正文
兜兜转转二十年,绫从20岁到了40岁。从200万年薪干到了800万,从最普通的文员干到了带10人团队的公关经理,她也经历了7个男人,经历了结婚、离婚,经历了傍大款做情人到被小男生依傍。
这二十年,是绫
不断被现实教育
的20年,也是她
不断探测都市游戏规则的上限与下限
,最后不断
拉低自己底线
的20年。
不惑之年,在婚恋“战场”中不断受挫、并未能如愿过上幸福人生的绫,不禁开始追问那个最根本的问题:
我为什么要来到东京?
我在东京到底要追寻什么?
她是反思了、追问了,只是很遗憾,到剧集最后,她仍旧是回到了自己的老路上:
与擦肩而过的女子较量着衣着和手腕里的男人,而那路过的女子也分明就是另一个她;
自定义是个“贪婪而不知满足的女子”,决定此后要“把嫉妒当作人生的调味品”,因为“这才算是真正的都市女人”;
最后,她“不无励志”地对自己、对着镜头说:
“一起加油吧,一步一步,
因为想得到的东西还有很多。”
活到四十不惑的年纪,绫的“幸福人生”指南,还停留在受贪婪物欲驱动,并顺从、合理化物欲的层面。在东京过更好的物质生活,在东京找到更好的男人——找男人本质上也是为了满足物欲与生活的安全感,就是她那单向度的终极目标。
而“绫”,不是这一个、那一个,是“绫们”。
不论是何种社会形态,每一个正常的女性,大约都渴望拥有理想的爱情与婚姻,试图找到二者的结合。
然而,
《东京女子图鉴》里的东京,却似乎是一个把婚姻当作女性最好、也几乎是唯一出路的逼仄之地。
在婚姻的现实压力与规则面前,理想的、浪漫的爱情,被压榨得毫无生存空间与必要,所有的男女“联谊”、“交往”,不是以婚姻为目的,便是以利益交换为目的——肉欲与物欲的交换和契约。
对于绫而言,唯一一段可称为真诚的感情,是她初到东京时与秋田同乡间发生的初恋。二十出头的年纪,还未及考虑婚姻的现实,刚到东京时,能有这样一个人照顾自己挺好,所以,在租来的房子里一起买菜、做饭,也可以成为一种过渡阶段的小幸福。直到,某一个早上,她看着手里起球的内裤,问自己:
“如果是这种幸福,在秋田到处都是,
自己费尽功夫来到东京,
在时尚的公司里工作,
这样的幸福就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