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但是,一旦这个项目变为真人化,其成本与回收就成为了最重要的考量范畴。要知道之所以这个项目会在好莱坞这块地界辗转多年,就是因为它是一个过分依托CGI电子特效的项目,大制片厂一路都在等待技术的再度进步,以及大数额的资本后盾,所以才酿成了这近乎30年的等待。
因此,这场主张视觉冲击的“攻壳”或许不是对原作最具深刻思辨的复刻,却也是最稳妥的做法。
当一个巨大的商业项目要面对的是全球的消费市场,而非单纯的小众粉丝群体时,去情怀化是必要的作法。
当然,电影仍旧保留了原作中那些经典的场景,比方空中的俯冲,雨中的鏖战,仿生假肢义体、光学迷彩,当这一切从2D手绘变为真人结合3D,伴随着那首经典的《傀儡谣》配乐倾斜而出时,无论是资深粉丝,抑或是对原作毫无了解的观众,都可以凭自我的方式回味或享受这场赛博朋克的盛宴。
总之,斯嘉丽-约翰逊扮演少佐即草薙素子也是这部新作的话题之一。这位由《迷失东京》而进入大众视野的女演员,似乎与东洋有种某种姻缘。她的加盟曾搅起了一场所谓“洗白化”的风波,白人主导的银幕生态一贯都是诟病的目标。不过,斯嘉丽-约翰逊的确是这部商业作品的稳妥之举,她的超一线影星咖位确保了游说制作期大量的资本注入(甚至包括一部分的中国资本),也让影片的曝光率长盛不衰。
这几年来,伴随着《皮囊之下》(Under the Skin)、超体(Lucy)以及《她》(her)等一系列作品问世,斯嘉丽-约翰逊也逐渐自带了科幻女王的光环。
如今的好莱坞A级演员,除却文艺电影的舞台外,身负一个商业IP项目基本等同标配。任何明星的公关公司,都希望自家旗下的爱将找到《加勒比海盗》《谍影重重》这样的长线摇钱树。纵观如今的商业电影市场,“抖森”汤姆·希德勒斯顿找到了“怪兽金刚IP”,“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有“神奇动物系列”,而“攻壳”这部极有望产生续集的作品,对于斯嘉丽-约翰逊来说也是一个无法拒绝的邀约。
好莱坞对于日本动漫、轻文学的觊觎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此类作品除了以科技发展为载体、内含东方哲学体系外,还弥散的对抗与情欲,以及因崇拜强权而奉行的强者逻辑,这样充满戏剧冲突的资源和思想一直备受全球文艺创作者的追捧和关注。
近些年,除了《攻壳》之外,我们目睹过好莱坞对《七龙珠》做出的惨不忍睹的解读,也见证过阿汤哥的《明日边缘》(《杀戮轮回》樱坂洋)做出的叫好又叫座的改写。而未来又会有一波日本经典作品被好莱坞提上了日程,改编自木城雪户《铳梦(Alita: Battle Angel)的电影预期明年上映,26世纪在垃圾堆中发现的半人半机器少女的故事背景,预示着视觉奇幻的市场潜力。
日本动画大师大友克洋的代表作《阿基拉》也指日可待,华纳买下版权已快10年,真人化只是这几年的时机问题。想必未来我们还会面对很多次针对跨文化改写的拷问,这个问题无法回避。
不得不说,“物哀”是日本古已有之的思潮,日本动漫中弥散的淡淡的忧伤、欲言又止的缄默正是它的魅惑之一。那些黩武又不乏纯美,勇猛却也又懦怯的风情,正是崇尚直白表达情感的西方人难以参透和复刻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