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个安定医院,专门治疗精神疾病。人们经常服用的治疗失眠的药也叫安定。还有一种治疗早搏、心律不齐的药叫做心得安。情绪、情感、精神的不安、不定,确实是困扰现代社会人们的主要问题。
「安」是会意字,有女在家,有家护女。女属阴性,主内主静,主封固闭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所以「安」有保全、稳定、静谧的意思。
从风水、堪舆的理论来讲,三面环山封闭,一面开口出入的地势被称为安。因为它易守难攻,有安全保障,适合定居建设城市。中国城市凡是地理环境符合上述条件的,一般都以「安」字命名,比如长安、临安、安阳、淮安、黄安,等等。
建城是这样,盖房子也是一样。汉武帝有金屋藏娇的典故。普通人也渴望安居乐业。安居不是定居,正如潘美辰《我想有个家》歌中所唱的一样:「我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杜甫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梦想,是因为他的草堂被狂风卷去了屋顶,自己的身体在凄风苦雨中瑟瑟发抖,不安和渴望安全的心情油然而生。
普通人身体得到了庇护,内心才会感到安全。强者以天为被,以地当床,四海为家,无处不安。弱者即便是待在保险箱里面,一样感到恐惧紧张,没有安全感。
就安身立命而言,欲求「形与神俱,度百岁乃去」,就必须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所说的那样去做:「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人神最贵,心为君主之官,为藏神之所。心包为臣使之官,护卫心脏。人神若得心血涵养,心包卫固,自然安生。
《黄帝内经》数次提到了「五脏安定」一语,就是由于五脏属阴,主藏精气神而不泄。
如果人的情绪出现剧烈变化,就会突破心包,搅扰心神。
中医七情致病学说详细精确地描述了这一病理变化规律。正所谓「怒则气上,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忧思则气结,悲则气消,喜则气缓」。常人皆知五脏六腑,学中医的知道应该是六脏六腑,还有手厥阴心包一脏。说白了,心包就是包裹在心脏、血管外面的脂膜,也叫膏肓。此脏前募膻中穴,后出厥阴俞、膏肓俞,与三焦相表里,触及元气,为心脏做护卫,触及心神。
心包形气俱足,则充满喜乐。
《素问·五藏生成篇》云:「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心包形气不足,或邪气过盛,就会伤及心脏,殃及心神。轻则心神不定,出现心慌、心悸;重则门户洞开,出现心神外露,惊恐不安。
如果人的感情出现剧烈的变化,就会直接伤心扰神,出现比情绪变化更为严重的症状。所谓感情,简单归结起来,就是爱恨情仇、贪嗔痴怨。人人皆渴望的怦然心动、心头鹿撞,玩的就是心跳的感觉,其实就是触动心神。产生美好感觉的同时,也孕育着深深的危险。
动心出神之时,神明失去封藏,最易受到伤害。轻则黯然神伤,重则失魂落魄,甚至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很多为情所伤的人都会出现令人不安的症状,表现为莫名的恐惧,没有安全感,敏感多疑,害怕黑暗、声音,等等,其实就是心神散乱、失落的表现,《黄帝内经》谓之「神殚散而不藏」。
凡动物本能,感知危险之后,一则奔逃,一则拼命进食,储存能量。很多抑郁躁狂的病人,也有类似的无目的出逃的倾向和不可抑制的食欲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