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今年到医院就诊后,医生让他做了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都是正常的,常见的高蛋白摄入食物,如鸡蛋、牛奶都不是引起他过敏的原因。但是考虑到食物不耐受检测能够排查的高蛋白食物局限于常见的种类,且缺乏蛋白质总量的监测,加上患者的饮食习惯中蛋白质的摄入并不少,医生觉得吴大哥
可能是长期食用了高蛋白食物,使得体质由正常人变为对药物过敏。
因此,医生让他
不要摄入任何的动物蛋白,包括牛奶、鸡蛋、鸡鸭鱼肉等,
主要食用来自植物的蛋白,包括小麦和豆类,可起到减轻肠道负担的作用,让肠道菌群调整改善肠道免疫功能。一个月后他来复诊,人瘦了很多,严重水肿的情况也不再发生。
最近一次的复查显示,他吃药也不再过敏了。
这让医生回忆起另一个案例。几年前接诊了一名65岁的李姓患者,
患上慢性荨麻疹十多年,风一吹全身皮肤长风团,痒得不行。
起初做了食物不耐受检测,也找不到过敏原,后来在跟大伯的沟通中得知,
他每天要吃四个鸡蛋。
医生让大伯
不要再吃鸡蛋,结果仅一个月后,困扰他十多年的慢性荨麻疹就不见了,至今仍未复发。
这两个案例都有同一个特征:食物不耐受检测时,明明已经排除了某种事物引起过敏的可能,为什么停止摄入高蛋白的食物,他们的病就好了?
我们常规的过敏原检测是一对一的特异性过敏,特点是对过敏原接触就发病,不接触不发病,主要是由于我们体内存在过敏原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但食物不耐受不同,它测的并不是可直接引起发作的过敏原,而是可能诱导过敏体质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