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认真阅读下面的文章,并思考文末互动提出的问题,严格按照
互动:你的答案
格式在评论区留言,就有机会获得由
人民邮电出版社
提供的优质科普书籍
《奇妙量子世界:人人都能看懂的量子科学漫画》和《进阶的量子世界:人人都能看懂的量子科学漫画》
。
物理学家发现线索:量子纠缠或能解释爱因斯坦引力方程
洛德·瑟林(Rod Serling)对维度了如指掌。他所创作的电视剧《迷离境界》(The Twilight Zone)横跨想象的维度,交织了视觉、听觉与思维的三重维度,如宇宙般浩瀚、如永恒般无尽。可一旦涉及
现实中的时空维度
,这位编剧却三缄其口,从未对此作过解释。
当然,自爱因斯坦时代起,科学家们也在绞尽脑汁,挠头思索:
该如何理解时空的本质?
在此之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已经解开了所有谜团。
牛顿宣称,时间“均匀流逝,与任何外界事物无关”,绝对空间也是独立存在,自成体系,“永远相似,亘古不变”
。这看似毫无玄机——物理事件在中立的舞台上独立上演,就像有的演员在舞台上昂首阔步、有的则焦虑不安,他们奔走其间,各自表演,却毫不影响舞台之外的剧场。
然而,
爱因斯坦的理论将牛顿提出的绝对时空概念变成了一种相对性的混合体
。爱因斯坦方程揭示了一个合并的时空。这是一种全新的舞台,物质和能量在其中改变了场地的结构。这颠覆了物理学的传统观念。自此,
时空不再是物质和能量的毫无特征的中性载体
。原本独立且均匀的时间和空间,变得既不可分割又变动不居。
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证明,物质和能量会扭曲周围的时空
。这一事实看似简单,实则不然!该事实解释了引力现象。
牛顿所认为的引力,实际上是由时空几何形状造成的错觉
。时空的形状决定了大质量物体的运动轨迹,而大质量物体又反过来塑造了时空的形状。这堪称一种精妙且“公平”的对称。
“时空与引力的涌现,是我们渴望理解的量子多体物理中的神秘现象。”
在一个世纪前,爱因斯坦的时空革命得到了验证。当时,日食观测远征队进行过一次日食探测,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核心预言——
当光线掠过大质量巨型天体(此处指太阳)边缘时,会发生精确的弯曲
。然而时空的本质依然成谜。既然时空并非虚无,人们自然会追问其本源。
如今,一场新的革命正待揭开该谜底。这场革命基于上世纪另一大物理学突破——
量子力学
的启发。这场当代科学变革或将再次改写时空的定义,同时或许还能解释量子力学看似诡异的深层逻辑。
“
时空与引力最终必源于某种更本源的存在
。”物理学家布莱恩·斯温格在2018年《凝聚态物理年度评论》中如是写道。唯有如此,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与量子力学数学体系之间根深蒂固的矛盾方能调和。爱因斯坦将引力视为时空几何的表现,这一观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样,量子力学也以无与伦比的精准度描述了原子尺度下的物质与能量活动。然而,
试图将量子力学的奇异现象与几何引力理论纳入统一数学框架的尝试,却遭遇了严峻的技术和概念障碍
。
至少人们在理解常规时空的尝试中,长期存在这样的困境。但转机可能来自对另类时空几何的理论研究——
这些时空在理论上存在,却拥有奇特属性。“反德西特空间(anti de Sitter space)”便是一种特例
。该空间曲率异常且具有自我坍缩倾向,与我们所处的膨胀宇宙截然不同。
该空间并不宜居。但作为研究量子引力理论的实验室,它却价值非凡
。“量子引力理论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迷惑性,因此即便是宇宙的玩具模型(一种用于解释机制而刻意简化的模型)也能带来重要启示,”来自马里兰大学的斯温格尔如是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