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浩哥说
程浩,迅雷联合创始人,曾就职于百度,在硅谷工作多年,毕业于杜克大学计算机系,现成立松禾远望风险投资。从成功创业者到投资人,程浩凭借15年互联网实操经验,与你一同分享关于创业的独到理念与思考。BP请投递至 [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浩哥说

智能投顾是理财行业的未来! 人工智能是必然趋势

浩哥说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6-12-07 18:1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所以, 投资顾问的核心工作,是管理投资者的资金投入结构 ,或者说,是要打断那两个三角形的怪圈。这是投顾的定位。

要打破这个怪圈,说起来容易,比如以前监管机构、基金公司等等天天碎碎念的让投资者长期投资,以及一些销售机构做的定投等等,这都是一些尝试。但是这些尝试总体上都不成功。为什么?因为追涨杀跌是投资者在恐惧与贪婪之间的人性使然,所有试图打破这个行为的努力,都是反人性的。投资者之所以追涨杀跌,归根到底是未来没有确定性。这个不确定,更多地是风险不确定,是风险屡屡打破他的心理底线之后,他积累下来的一种避险经验。

所以解决 这个问题的关键路径有两点,一是对投资者心理底线的了解。二是确保能在这个底线之上运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或者叫风险定制能力

在投资者的分析上,传统的理财模式目的是了解投资者”需要什么”。方式是简单借助于各种问卷工具。坦白地说,我认为这个思路和方式都有问题。为什么?首先投资者多半自己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其次,就算他知道需要什么,投资者的需求和市场的需求往往是相悖的。打个比方说,A在4500点的时候,投资者一定是希望多配置股票基金的,而在当下,投资者一定避股票基金不及。所以,知道投资者需要什么,再去满足这个需求,你无非是在做传统的销售机构在做的工作。而这个工作的后果我们都看到了,它并不能解决70%的投资者在赔钱的这个现实。

在我看来,理财行为中与投资者的关系应该是“斗而不破”,你不能完全顺着投资者的心思,你应该拉着投资者向正确的方向去。但是,你也不能拉断那根线,让投资者提前出局。所以,投资者分析的目标是要了解投资者应该要什么。这个“应该要”,核心在于了解投资者的心理底线,也就是能与他“斗而不破”的底线是什么。你不能把投资者当下的满意度或者舒适度作为衡量理财是否成功的标志,而应该把投资者是否感到“庆幸”或者“后怕”作为目标。

而在投资端,核心就是如何能精确地保证你给投资者的组合风险始终在这个斗而不破的底线之上运行。

用了这么长的文字来描述什么是投资顾问,简要总结一下, 投资顾问就是解决两个问题:1.了解客户应该要什么,他的心理底线是什么,2.确保投资组合在心理底线之上运行,不要击穿心理底线。



那么“智能”在哪里呢?

很多人觉得只要在线上提供投资顾问服务的就是智能投顾,这个理解是不对的。正如当初阿尔法狗大战李世石的时候有人调侃说,揭开阿尔法狗的盖子,说不定后面藏着个柯洁,仅仅是把服务从线下挪到线上,后面的分析与研究工作仍然借助人力的话,这个不是智能投顾,只能算“藏着柯洁的阿尔法狗”。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投资顾问中,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客户的动态识别,二是组合的动态管理。

影响客户心理底线的,有两大类要素:外部的,比如年龄、职业、财富状况等。内部的,主要是性格、情绪等。传统的人工投顾模式下,主要是关注前者。但实际上,前者对心理底线的影响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后者是主要影响要素。但传统模式下,指望人工投顾去逐人随时跟踪客户的心理变化是不现实的。

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根据投资者的交流与反馈数据、问卷调查数据、app操作行为数据、交易行为数据,以及市场变动数据,动态地监控他心理的变化情况,从而准确地了解他实时的心理底线。

另一边是组合管理。在投资顾问业务里,投资端的主要任务是把风险控制住,而且这个控制要动态,也就是说,客户的心理底线变了,投资端必须随时响应。传统的组合管理模式主要依赖人,人对信息的反应是滞后的,而金融市场的特点,一是数据量极其庞大,二是瞬息万变。依靠人的能力,要对这么庞大而易变的数据做出实时且正确的反应是很难的。所以,在传统的投资管理里,人的经验相当重要。什么是经验呢?就是能模糊过滤出当下市场里哪些要素会起作用,事实上是个数据过滤的经验,这是对人的能力不足的一种修正机制。在大数据分析面前,这个经验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于计算机来说,根本就没有过滤数据的必要。

大家可能关注过量化投资,也知道量化投资的特点是收益率比较稳定。为什么?就是因为计算机能反应的数据量和速度是人力远不能及的。在这个领域里,人工智能正在快速地代替人。美国市场70%以上的交易量都来自量化交易系统的指令。在中国市场上,这个比例也在快速增加。

总结来说: 人工智能在投资端的应用绝对不是噱头,如果要把风险精确地控制在某个客户某时刻的心理底线之上,除却人工智能别无他途。

二. 如何选择智能投顾?

前面罗嗦了那么多,说的都是智能投顾的机理。从这个机理出发,我们就可以找到智能投顾的选择要点:

(1)智能投顾的核心是定制风险。所以首先要看,一个平台的历史数据是不是能把风险控制在一个稳定的基础上。这是关键。


这个图中的三条细的线,分别是三家智能投顾机构的实际运作数据。比较时间有些短,但作为例子来看比较还是比较清晰,除了第二个有不太稳定的风险底线之外,其他两家没有任何风险底线的控制能力。

(2)既然是投顾,根据市场和客户心理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就是必要的。如果简单地找几个产品打个包给了客户,之后不做有效调整,这个不能叫智能投顾,只能叫组合销售。比如前面图中的A,就是一次性方案,基本不做调整的。

不做动态调整这种思路,叫被动理财。这种方式在美国市场是可行的,因为美国市场是个有效市场,各类资产的波动都比较平稳。但在中国市场,这个绝对行不通,因为暴涨暴跌会分分钟把客户赶出市场。

(3)至于人工智能技术能力,这个比较难以判断。短期里,我们很难判断出来阿尔法狗究竟是机器还是后面藏着柯洁。所以,这个主要要看团队。阿尔法狗是Google开发出来,所以大家调侃归调侃,没有人会真认为这后面藏着柯洁,但是如果是三两个人几条枪没有任何技术背景的团队开发出来的呢?你肯定就要怀疑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248游戏  ·  【测试】你到底有多作?
8 年前
投资数据库  ·  2016电影行业报告
8 年前
笑点研究所  ·  鸡年当然要用鸡的表情包啦!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