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估计当时曹军的向导是那个给皇军带路的张富贵,带着带着就消失了,留下鬼子在李向阳的包围圈里转悠(好老的梗,知道的会是离退休干部吧?)
所以,刘备第一时间就派张飞马超冲向了武都郡。
武都郡在陈仓道途沿线,位于汉中于陈仓之间。占领此地后,向上可以进入西凉,向下可以直指阳平关,如果原地不动可以拦截对方救援的敌军,配合刘备在阳平关的军事活动。
谁占领这里谁就有了战役的主动权。
历史上没有记载这支刘家军的兵力,不过战将不少,除了张飞、马超为主将,还有雷铜、吴兰及其部将任夔。这些都是刘璋的旧将,他们对当地的风俗及地理都比较熟悉。
张、马的这支部队是刘备向汉中伸出的一只脚,一旦立足,就算是撬开了汉中的大门,为另一只脚踩进汉中打下了基础。
曹操当然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他立刻安排族弟曹洪、族中子侄曹休、义子曹真带领一支曹军增援,要在蜀军到达之前,抢占武都郡。
安排三曹说明曹操对蜀军非常重视,特别是曹操看到马超的名字时,感觉炸眼又扎心。而且探报说武都郡的氐族首领雷定已经带着七个部落的一万多人,响应了马超,成为了蜀军的又一支战斗单位。
(《三国志》:会刘备遣张飞、马超等从沮道趣下辩,而氏雷定等七部万馀落反应之。)
当初曹操攻打张鲁的途中,武都地区的氐人部落就抵抗曹军,虽然最后都被曹操“破之”、“屠之”镇压下去了,但民族仇算是结了,他们这是趁马超的到来,一起跟曹军算账来了。
(《三国志》四月,曹操自陈仓道出散关,至河池,氐王窦茂众万馀人恃险不服,五月,公攻屠之。)
马超在西部少数民族的威望非常高,如果雷定的部落这次起势成功,那些当初帮助过马超的凉雍羌氐势力必然会死灰复燃,曹操的损失范围就不仅仅是汉中了,很可能蔓延到关中地区。跟失去汉中比,这是曹操更担心的事情,所以他把能用的曹家人都派出来了。
(《三国志》太祖将拔汉中守,恐刘备北取武都氐以逼关中)
从曹操增援的态度来看,汉中地区正在蓄积一场大规模战役。
曹军与孙刘两家的边隘基本是以长江为界的,战线贯穿中国大地。此时曹军的战团分布如下:
长江下游的东线在濡须口是夏侯惇、张辽、乐进对峙孙权;长江中游的中线襄阳是于禁对峙关羽;长江上游的西线汉中的将军是曹洪、曹休、曹真、夏侯渊、张郃、徐晃等等,后来曹操本人也到了汉中。
感觉三家对抗的姿势像个“π”字,一横是曹操的地盘,左勾是刘备,右勾是孙权。而且各自的地盘还在不停地变化中,跟除不尽的π似的,没个确定值。
三个战线基本是由曹家人带着五子良将组成,可以说曹军Top10的战将都出动了。而参与汉中战争的将领最多。
说到这次驰援汉中的人事安排,曹操还搞了内部军权调整,让职位高的听从职位低的。
名义上,这支援军曹洪是元帅,曹休是元帅的参谋长。但出发前曹操明确跟曹休说:“你虽然是参军,但实际就是主帅。放手干吧,千里驹!”
曹休十几岁的时候走了千里之路投奔曹操,因此被曹操起了个千里驹的外号。曹休小小年纪能有如此的执着和能力,让曹操很是欣赏,他安排曹休跟儿子曹丕住在了一起,视同亲子
(曹操不但特别喜欢别人的老婆,还特别喜欢别人家的儿子。我也常把别人家的老婆放在嘴边,原来是曹魏古风啊。读三国,就是有等次!)
。所以曹休一直是被曹操按照接班人梯队成员培养的。
为了曹休便于工作,出发前曹操先给曹休升官,任命他为骑都尉,统领军队的骑兵。骑兵对于三国时期的军队来说,等于抗日战争期间的机械化装甲部队,战斗力最强最先进。另外,这个职位可是二十岁的曹操入仕以后,担任的第一个有指挥权的军职。
然后曹操跟从弟曹洪打了招呼,让他听从曹休的部署。一副“他办事我放心”的神态。曹洪很干脆:“耶Sir!”。不是曹洪心大。因为这事对他没亏吃。打赢了,自己是主帅提振威名;打输了,自己不用承担任何责任。而曹头儿既照顾了自己老将军的面子,又锻炼了年轻干部。这命令一定坚决服从,绝不给领导出难题。
也不能小看曹洪的觉悟,人家毕竟是老将军了,具备识大体有远见的素质,能为曹家江山的长远发展打算。何况,曹洪是曹休的叔叔。
说白了,正是曹洪和曹休的叔侄关系,才会让曹操有把握做如此有悖常理的安排,否则临时以下管上就是自乱阵脚的做法。另外,曹操还派了曹真辅助。这样曹洪为元帅,曹休为参军兼都骑尉,曹真为偏将军的三曹援军组成了。
张飞、马超比三曹援军赶到武都郡的时间稍早一些。但也仅仅是在固山、下辩完成了驻扎。张马看到曹军的数量多实力强,对攻肯定不行,只能智取。
张马用有限的兵力让雷同、吴兰及任夔在武都郡的各关口布上疑兵。并且放出消息:蜀军会插到三曹的后面,截断其后路。张飞这么做的目的是让曹军有所顾忌不敢妄动,为刘备部署攻打阳平关争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