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经典诵读活动以及两位与经典文化相关的人物。首先是关于经典诵读活动的介绍,强调了经典作品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然后是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春》的赏析,介绍了这首诗的背景和含义。接着是一个名叫游嘉睿的小男孩的介绍,他是龙岩图书馆的小小经典讲述官,热爱阅读和运动,梦想成为一名世界冠军。最后是一些感谢语和版权声明。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经典诵读的重要性
经典作品在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民族智慧的体现。通过诵读经典,可以让经典在童声中生根发芽,共同见证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观点2: 《江南春》的背景和含义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经典作品,描绘了江南明媚的春光和烟雨蒙蒙的景色,同时渗透出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和对晚唐国运的隐忧。
关键观点3: 游嘉睿的介绍及梦想
游嘉睿是龙岩图书馆的小小经典讲述官,热爱阅读和运动。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世界冠军,为此他积极努力,不断提升自我。
关键观点4: 活动的推广和感谢
文章最后感谢关注并支持“经典诵读 文脉流韵——童声扬经典”的朋友们,并声明公众号仅用于龙岩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和阅读推广,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正文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把江南风光写得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同时渗透出诗人对历史兴亡盛衰的感慨和对晚唐国运的隐忧。全诗以轻快的文字,用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意境深邃幽美,情思含蓄深蕴,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诗人杜牧生活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争斗的晚唐时代。唐宪宗当政期间,削弱了藩镇势力,重振了朝廷权威,取得了一些成就,就自以为立下不朽之功,信仙好佛,寻求长生,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杜牧此时来到江南,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他创作此诗,既是咏史怀古,也是对唐王朝统治者的委婉劝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