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现代芯片设计,主要是功能模块的系统集成,并非从零开始的重新发明。
普遍采用IP(知识产权)复用模式,即将经过验证的成熟模块作为基础,
如ARM提供的CPU和GPU核心,通过添加专用处理逻辑和接口电路实现差异化功能。
这种模式就像用预制构件建造房屋,既能大幅降低研发成本,又能缩短产品上市周期。
而同样是采用ARM的IP,相比十几年前华为研发麒麟芯片,如今小米研发玄戒O1的难度要大幅降低。
彼时,全球芯片设计工具(EDA)和
ARM的IP生态,远不如今日成熟,国产手机芯片市场也几乎为空白。
华为作为先行者需要从零开始搭建设计团队、优化EDA流程,并与代工厂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虽然华为购买了ARM的IP,但需要自行进行深度优化以适配手机需求。
尤其是基带部分,涉及复杂的通信协议栈,华为投入巨资自研巴龙基带。
小米则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依托行业成熟人才和技术资源,利用更先进的EDA工具、丰富的ARM IP资源,以及台积电成熟的3nm制程工艺。
玄戒O1采用外挂联发科5G基带,避免了自研5G基带的高难度技术挑战。
简单点说,当年自研芯片是「九死一生」,几十亿砸下去可能连个水花都看不到,所以会有
「造芯需千亿投入」的说法。
如今,
自研芯片难度依然很大,
烧钱且试错成本极高,但不再是遥不可及
,小米投入135亿能打造出玄戒O1,很多公司也推出自研芯片。
5月20日,联想推出了一款AI大平板,搭载其
首颗自研芯片SS1101,也采用
十核CPU架构
,GeekBench 6跑分单核超2000、多核超6700,
基本是天玑8400水平
。
蔚来、寒武纪、地平线
等公司,通过聚焦特定领域(如自动驾驶芯片),同样拿出了自研芯片。
当然,能造芯是一回事,芯片性能超过苹果A18 Pro则是另外一回事。
其中固然有ARM IP的功劳,但小米这个芯片团队也真的很厉害。
在小米玄戒取得成功后,不少人对OPPO哲库感到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