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潘幸知
潘幸知,幸知在线女性心理成长平台CEO。情感私董会创始人。携手近千名华人心理咨询师,通过24小时贴身情感陪护与陌生闺蜜分享式社交,帮助女性提升恋爱和婚姻情商,实现情感自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潘幸知

6岁跟踪父亲偷情,15岁卧轨自杀,在精神病院独居40多年的她

潘幸知  · 公众号  · 女性私密  · 2023-05-16 19:1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在草间弥生的画作成名之后,有许多人尝试解读波点的来源,更多人认为波点是草间弥生幻觉中经常出现的图案。
而草间最亲密的合作伙伴Hidenori Ota却认为:波点是草间母亲在她身上留下的圆点形状的瘀伤。
彼时,草间弥生画画也遭受到母亲的极力反抗。
母亲只要看到草间弥生画画就会当场掀桌子,把画全撕掉。
只因为她认为女性作为画家是毫无前途的,特别是草间弥生笔下的画,怪诞、突兀,让人心生悚然。
在草间弥生的母亲看来,女性的唯一归宿就是嫁人。
哪怕她自己经受了婚姻的无奈、精神的折磨、人生的无望,却认为女儿如同所有传统女性一样,走该走的路。
而上高中的草间弥生,早已不是在意志上为人所动的小女孩了。
她接触到美国女性运动思潮,发现原来美国有很多女性拒绝接受传统的家庭主妇命运,这让她看到了女性未来不一样的可能。
草间弥生不理解母亲的所作所为,“丈夫们外出沾花惹草,女人们仍对丈夫坚守贞操,就像我的祖母与母亲一样,天下还有比这更荒唐的事么?”
26岁时,草间弥生偶然间看到了美国女画家乔治亚·欧姬芙的作品。
她给乔治亚·欧姬芙写了一封信并附上了自己的作品。
出乎意料的是,乔治亚·欧姬芙也真的给草间弥生回信了,鼓励她来美国看看,并且为她介绍了自己相熟的经纪人。
为此,草间弥生决定摆脱原生家庭,前往纽约。
02
草间弥生为了出国,跟母亲沟通了许久。
但很显然,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没有说起来这么平静。
她出国的代价,是与父母买断亲情。
母亲答应给到草间弥生一笔钱,而代价是,从此草间弥生与家里脱离关系。
哪怕前往异国他乡,从此浮萍无依,草间弥生也毅然决然地登上了前往美国的飞机。
在上飞机之前,她烧掉了自己上千幅画作,来与在日本的生活告别。
这,也是抱着一定要在美国画出比现在更好作品的期翼与决然。
但,彼时的纽约远没有如今包容。
纽约就像一个冷窟将草间弥生包围,她带来的巨额日元面对美国的开支,也只是杯水车薪。
她一度没有办法融入纽约,毕竟她只是个不会英语的日本女人。
20世纪50年代,亚裔在美国可谓是“稀客”。
草间弥生在纽约过得很艰辛:
工作室的窗户坏了舍不得修,一直倒灌冷风;
她经常到鱼店门外的垃圾箱中去拣鱼头,再加上菜店扔掉的圆白菜一起炖,充当一日三餐;
从大街上拖来一块门板当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