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固高科技主要从事运动控制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我们为60多个产业的2000多个客户提供服务,市场占有率超过50%。面对当前中国“工业4.0”的大背景,想要改造制造业,自动化是很关键的一个工具,而我觉得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我从创办固高科技的经历里学到很多,不仅了解到教授应该如何去运营一家公司,还知道了我们需要怎样的学生、学生们需要怎样的技能,才能具有竞争力并且成为行业的颠覆者。幸运的是,随后我得到机会开设了一门有关机器人设计的课程。这门课为期8个月,汇聚了来自多个学科背景的学生,他们组成团队,共同学习和实践。一方面,他们学习有关团队合作、系统设计等方面的种种知识。另一方面,我带着他们到深圳的华强北买零件、制作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重要的电子部件之一)
、做模块设计、进行机械加工。这就将原本需要一个月的样机研发时间缩短到了一到两天。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也接触到深圳整个产业的生态环境和制造业供应链。
这门课诞生了不少学生企业家,汪滔就是其中之一。汪滔选了这门课两次,决定开发一套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作为最后一年的项目。之后他成为了我的研究生;与此同时,还在深圳设立了一家公司,希望能将直升机控制器卖给国际的直升机爱好者。这便是DJI
(DJI-Innovations,简称DJI,即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的由来。每当汪滔研制出一个控制器,我就总会挑战他。我说,我很喜欢去山区和深山里,你的直升机能够在极端环境中飞行吗?如果你能够做到,那我就给你一个好分数。汪滔消失了好一段时间才回来,差点就挂科了。在这之后,我们用直升机航拍了不少照片,比如高海拔的雪山等等。无人机航拍技术第一次重要的应用其实是在汶川地震期间,航拍的全景图被用于指导地震救援工作。现在这已经成了救灾行动的标配技术。
后来我们就开始研发全方位的控制系统。这其中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当时我们发现,很多控制器都是GoPro
(美国运动相机厂商)
在使用。我们就找GoPro,跟他们提出了我们的方案,说希望为他们开发一个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控制系统。但在那个时候,很多深圳的公司都被当作是山寨党或者代工厂商,所GoPro就回复我们说,我们很喜欢你们的提议,你们可以给我们研制一个这样的统。我们会收取你们70%的利润,你们可以拿到余下的30%。在当时,30%的利润分成已经是很不错了,尤其是和富士康这类公司比起来。我们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决定做点不一样的事。学生们很有闯劲。他们很快地去学习怎么制作相机、怎么处理信号、怎么搭建控制系统。这样就有了我们的第一个航拍一体机,大疆精灵Phantom1。之后我们做了更新迭代,大疆精灵Phantom 2Vision+入选美国《时代》杂志发布的2014年度十大科技产品,在排位上还击败了iPhone 6 Plus和iPad。一个来自中国、来自深圳的产品能够引领整个榜单,这是非常特别的。我们的产品吸引了许多媒体的报道和注意。红杉资本合伙人迈克尔·莫里茨
(Michael Moritz)
在他的文章里将大疆精灵Phantom 2 Vision比作飞行着的Apple II,有很多人也将DJI与刚创立时候的苹果公司相比。
DJI的飞行器拍下了各种各样的航拍照片,包括基础设施、电塔、3D全景图、桥梁、建筑、救灾现场、送气管道等等。比较有意思的一个应用是在农业领域,我们利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和化肥。每年约有30000人死于人工喷洒农药,并且有60%左右的农药被浪费。有了无人机,我们可以将农业植保工作的效率提高100%以上,节省超过60%的农药。
我想简单总结一下从这些事情中学到的东西。首先就是要“做中学
(learning by doing)
”,基于每一个项目去学习,这一点对于DJI的创办者来说尤为重要。其次是跨学科的团队合作。第三是快速迭代与快速规模化。最后一点是将艺术、文化、科学与工程相结合。当然,DJI只是一个开始。实验室的很多学生开始追随汪滔的脚步。以前,很多学生毕业后会去美国、去顶尖学校继续深造,或者去硅谷工作。现在,大多数学生想要做点不一样的事情。
屏幕上的这组学生和汪滔上了同一门课程,也在同一个实验室。他们决定创办自己的机器人公司。说到机器人公司,市场上已经有很多大品牌了。对小型创业公司来说,怎样才能有机会抢到大佬的风头呢?我们做了市场分析,发现多数大品牌机器人公司都脱胎于汽车工业,他们做的东西块头大、体量重、不精确。与此同时,中国有很多3C制造产业
(指制造电脑Computer及其周边、通讯Communication和消费电子Consumer Electronics三种产品的产业)
,造苹果手机、电脑之类的产品,需要大量劳动力来完成装配。我们希望把这几百万劳动力从繁重的手工劳作中解放出来。这就是QKM
(Quotient Kinematics Machine ,即李群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专注于轻量级、高性能机器人产品及应用技术的研发)
的目标,并且到现在我们做得相当不错。
另一组学生有4个年轻人,在我的课程做学年项目,他们前面的水域景色优美。现在大部分的船都是以汽油为燃料,对环境并不友好。这组学生就想做“水上特斯拉”。他们开始制造智能的、以电力驱动的船,用于支持各种水上娱乐活动。
我的实验室参与的公司还可以举出很多。我们受益于香港、深圳、东莞的整个生态环境。有人把这个区域叫做“创客好莱坞”
(Hollywood of Makers)
,因为它可以提供把想法转变成产品所需的一切,而且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更快、更有竞争力。我们想利用这一特质。这一区域以前只为惠普、苹果这样的大品牌服务。而今,我觉得这是创业最理想的地方,是年轻人实现梦想的摇篮。
但我们该怎么做呢?我们决定在距离深圳不远的东莞松山湖建立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面向来自香港、中国内陆和全球想做机器人和智能硬件及智能装备的年轻人。如果没有这些设施,很多机器人产业的研究者将很难实现他们的想法、把技术转变产品。我们大概在两年前搭架设施,为研究者提供关键组件、供应链和一些天使基金,帮助他们从非常简单的想法开始,形成原型样机,进而小规模生产,然后规模化地扩张。过去几年中,我们接收了大概20个团队,见证了他们的成长,从刚开始对创业一无所知,到能够顺利进入下一阶段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