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8小时全记录|新华社记者跟着猪贩寻找“放心肉”
猪肉作为每日消费的美味曾一度受到瘦肉精等非法添加剂的“困扰”,不少“问题猪”通过私宰点,避过监管流向餐桌。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关系全国13亿多人“舌尖上的安全”。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统一性、权威性。
如今,百姓能否吃上“放心肉”?食品安全“闸门”关得紧不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48小时追踪,和农村经纪人一起走进福建省福清市的养殖场、屠宰场、农贸市场,全链条调查合格的猪肉“抵达”餐桌前的全过程。
2月27日,天刚蒙蒙亮,曹宗章和合伙人李正亮就开着小货车,从高山镇集贸市场前往16公里外的生猪养殖场。这一次他们准备买10头猪,运到屠宰场加工,再拉回集贸市场销售。
像曹宗章、李正亮这样的农村经纪人,直接连起了养殖场和百姓餐桌。消费者能否吃上“放心肉”,一度得指望他们“讲良心”,但如今情况不一样了。
“我们没有挑选猪的权力,养殖场给哪头就是哪头,但现在标准化养殖,养出来也都一个样。”为了防止外来疫病,养殖场不允许外人进入,两人只能在门外,边等边用消毒水给小货车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