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徐光宪
创立了具有普适性的
“串级萃取理论”,引导了稀土分离技术的全面革新,瞬间将中国稀土萃取分离工艺,提高至国际先进水平。
然而,拥有了稀土分离技术的中国并没有成为稀土强国,反而是中国的稀土资源遭遇了一场惨痛的浩劫。
1982
年
,美国出台了
《国家矿资和矿物法案》
,
其中规定:
“
必须执行物资和矿物政策计划,确保一旦爆发战争时,美国有能力派出部队,不会因为缺乏关键原料而受影响。
”
这个逻辑很简单,当时美国是世界第一稀土生产大国,但挖的都是美国国内的稀土,万一以后挖完了咋办?所以应该停止开采自己的稀土,转而找外国购买,自己的稀土作为储备。等以后外国的稀土挖完了,国内的稀土可以自己用,也可以高价往外卖。
于是,美国人关闭了莫利矿业的芒廷帕斯稀土矿,当作战略储备封存了起来,转而开始从中国进口稀土。
国内的一些私营企业敏锐察觉到了这种变化,于是,一个个私营稀土矿开始在中国破土而出。同时,徐光宪发明的生产工艺也并没有获得专利保护,私营企业随便从国企挖来两个人,就能得到全套的稀土分离技术,所以小作坊式的稀土分离企业也遍地开花,打着
“出口创汇”的旗号,疯狂向外倒卖宝贵的稀土成品。
80
年代,中国稀土产量是
20
吨。
到了
2000
年代初,中国稀土产量达到了
8
万吨,是
80
年代的
4000
倍!
而一些地方,或许出于本地经济发展的考虑,或许为了
“创汇先进市”的荣誉,在明知扩产会导致降价的情况下,放任甚至鼓励一些私营稀土企业盲目扩张,以获取更多外汇收益。
到了
2005
年,中国稀土产能已经达到
20
万吨,而当时全世界需求也只有
10
万吨,严重供大于求。
而擅长期货交易的西方国家,则开始利用这个机会大肆低价从中国进口稀土,别管有用没用,先买过来再说,存入仓库作为储备。这样一来,当随后中国稀土企业想涨价时,就停止订单从仓库供应,用买方市场倒逼中国稀土企业继续恶性竞争,低价供应稀土。
1990
年,中国稀土价格是
11700
美元
/
吨
。
2000
年代初,中国稀土价格反而
跌至
7430
美元
/
吨
。
这是啥概念呢?稀土这种比黄金还宝贵的金属,竟然和铜差不多价钱!
如果再算上通货膨胀,价格可能连原来的一半都不到了!
就在这
30
年中,西方国家拼命低价收购中国稀土,中国稀土大量流失,
80
年代的时候中国稀土储量还接近全球总量的
90%
,到现在只有不到
50%
了!损失了差不多
3000
万吨!
徐光宪曾痛心疾首地说:
“稀土资源非常宝贵,特别像南方五省,都是非常宝贵的中重型稀土,工业储量
150
万吨,现在已经开采掉了
90
多万吨,只剩下
60
万吨,如果再不加以保护,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
10
年就开采完了!到时候,我们就需要向美国和日本买,他们可能会以上百倍、上千倍的价格卖给我们!”
更关键的在于,西方国家拿到了便宜稀土,而分离稀土造成的环境污染,却要中国承担,光治理污染的费用,都比卖稀土赚得多。
你说这是何苦呢?
2009
年,徐光宪给中央写了一封信,强烈建议加强对稀土特别是重稀土的管控政策。
2010
年,国家层面采纳了徐光宪的建议,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稀土的政策,比如配额制,也就是国家层面给开采冶炼稀土的各个企业每年分配一定出口配额。一年给你
10
吨配额,你就不能生产
20
吨出口,否则就是违法。
这样一来,就相当于从源头上遏制了稀土的超采超卖行为。
但是呢?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
2011
年的稀土出口配额是
30184
吨,但实际出口仅使用了
18600
吨,出口配额并没有用完。
而从他国的进口数据来看,中国稀土的进口量反而增加了!
显然,有一条藏在水下的稀土走私网络在作怪。
中国稀土协会秘书长马荣璋曾经透露:
“
2011
年海外稀土进口统计是中国海关出口统计的
1.2
倍,也就是说走私量是正常出口的
120%
,走私十分猖獗。”
他们是怎么能成功走私稀土的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是中国稀土产业野蛮生长的年代,大量的黑矿矿主曾经大规模
私采滥挖
甚至偷采盗采,这些稀土不在账上,国家也不掌握,而是都囤积在矿主的仓库里,准备等稀土价高时再往外卖。
可是
2011
年国家收紧稀土政策,稀土出口要出具专用发票,很多矿主就开始低价抛货。而因为配额都是针对分离好的稀土,对稀土原矿监管并不力,你不让我卖成品稀土,那我卖原矿不就得了?
于是,很多
“黑矿石”,被渔船或者散货船
走私到香港,最终流向日本、
美国
等地进行分离冶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