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KnowYourself
深夜友好型公号。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学社区。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KnowYourself

和变态杀人魔成为朋友后,会发生什么?| 犯罪心理新剧推荐:心灵猎人

KnowYourself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17-11-10 23:5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之后,比尔和霍尔登在出差时有了固定的时间开展访谈工作,他们将慢慢走入那些变态杀手们的内心世界。在那令人恐怖的黑暗中,是否存在霍尔登想象的那把能打开犯罪心理学新世界的钥匙?

走进最黑暗的夜色,投下一束光

从罪犯们口中获得想要的信息非常困难,霍尔登必须克服面对杀人狂时的紧张和害怕,装作胸有成竹。

罪犯们不会主动谈论罪行,有些人狡猾善变,懂得伪装和控制,如何让他们开口,如何从虚虚实实的叙述里分辨真伪,这对霍尔登和比尔来说是艰巨的挑战。霍尔登从女友那里学到一些沟通技巧,他一次次尝试和总结,再加上比尔多年的工作经验,他们的工作越来越明朗,对这群可怕罪犯们有了新认识。

有些罪犯和想象中穷凶极恶的形象完全不符,比如一位连环杀手艾德·坎伯,他15岁杀死祖父母,被关进精神病院,6年后出来又杀死母亲和几名女子,手段残忍。 霍尔登与他聊天才发现,艾德性格开朗,随和友善,体贴他人,根本无法将他与犯下的罪行联系在一起,在犯罪经历之外,艾德还有非常普通的人生。这完全打破了人们的刻板印象。

霍尔登和比尔将犯罪行为可分为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两种。无组织的犯罪,指的是罪犯事先没有计划,犯罪只是临时起意,时间、地点、对象都没有经过安排,这样的罪犯往往有偏执狂、精神分裂症等倾向,精神状态和行为举止与常人不同,容易被识别。而有组织的犯罪者隐蔽性很强,他们拥有周密的计划,对受害者进行了挑选,日常表现却和常人无异。

杀人者们往往缺乏同理心,对他人生命的价值缺乏足够感知,他们大多都有过早期创伤经历,遭受过精神或肉体上的虐待和伤害。他们会觉得自己才是受害者,自己的行为只是别人和社会“调教”出来的。

这样的认识和社会学中的标签理论非常相似。无论是社会规定还是个人认知,我们都会对行为进行分类,有些是正常的、合法的,有些是越轨的、不被允许的。一旦有人越轨,很容易就会被其他人贴标签,被认定为怪人、无赖或骗子等。标签化对人的自我形象的塑造有很大影响。一个人若是被贴上越轨的标签,他很容易就陷入周围的敌意。慢慢地,这会迫使他与其他越轨者为伍,以越轨者自居,按照标签下的行为模式生活,最后真的成为了被标签形容的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