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每日读报
方寸之间,洞悉天下!全球24小时热点新闻早知道!界面JMedia联盟成员,专注于人工精选价值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每日读报

你问东北人要去何方, 他指着海南的方向

每日读报  · 公众号  · 时评  · 2018-01-16 06: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正如厌倦了“沙滩配裤衩”的热带居民渴望一片北纬40°的雪花,全年有一半时间仰赖供暖系统的老杨,对冬日里也拍击沙滩的浪有着难解的执念。


“要是有经济条件的还想留那儿,说明这个人思想上已经死了。”


用老杨的话来说,现在都地球村了, 退休后 攒够了钱,想去暖和的地方生活,没毛病。 更何况,不再担心在哧溜滑的冰面上摔死是真的,风湿关节炎不治而愈也是真的。


老杨在小区附近的沙滩上。


“感谢三亚,给了我多活几年的机会。”他一边说,一边喝了口保温杯里的茶。


90年代,幻灭与幻灭相接


随着来过冬的东北老年人越来越多,加之在这里谋生的东北人也多,三亚遂被戏称为“东北第四省”。


而事实上,东北人往海南的迁徙与聚居从半个世纪前就开始了。解放战争前 ,三亚地区基本保持以原住民为主的人口结构。据《三亚年鉴》,1949年前后,从东北出发的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攻入海南,部分士兵或就地转业,扎根生活;或退伍后留在三亚从事军垦。


这是东北人的第一次南迁潮,也是关外人得以启蒙海南梦的基础。


1990年,三亚市卖眼镜的原住民。


及至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的一南一北发生了两件看似无关的事:


1988年,海南脱离了广东,作为经济特区开启了改革开发的步伐。从各地来此上任的外省领导,纷纷拉来自己家乡的商人来注资经商,市场逐渐由“死”盘“活”。


但海南依旧实业欠奉。建省之后,大量资金瞅准机会一拥而入,大部分都用在炒房子上。


1992年,总人口不过655.8万的海南,地产公司却有两万之巨。由开发商、银行和政府组成的豪华炒房团,卖地、贷款、抵押、套现,环环相扣,击鼓传花。


1991年至1993年,海南房价由每平方米1400元,激增至7500元。 建省十年间,海南的商品房开发建设规模达3669万平方米。


1993年,鼓点落下。国家紧缩银根,海南房地产业泡沫尽显。留给琼岛的,是不良贷款与积压的烂尾楼,300元一平米的房子遍地都是。


1993年以后,海南到处都是烂尾楼。 如何盘活当地经济,成了彼时海南政府最头疼的问题。


正当此时,四千公里外的东北三省,正面临着一场空前的下岗潮。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国企着手在企业内进行职位调动,铁西区工人们的“铁饭碗”,开始有了端不住的迹象。殆至九十年代后期,“下岗”成了高频词。 作为重工企业的据扎地, 东北三省 大受波及, 铁西区的工人们纷纷下岗失业,双职工家庭倾时间面临生存的窘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