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讲述了韩国年轻人金悠承和李恃宪的学习、就业和人生选择,反映了韩国教育竞争压力、就业市场严峻现状以及人口出生率问题。金悠承因学历竞争和就业压力而焦虑,选择考研并考取各种资格证书。李恃宪则面临留学后就业难题和事业家庭的权衡。韩国政府为提升生育率采取多项措施,但仍面临低生育率和老龄化社会的挑战。文章还提到韩国文化中的家庭观念、性别不平等和婚姻观念的转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韩国教育竞争压力
韩国年轻人面临巨大的教育竞争压力,从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甚至出国留学,都需要经过激烈的竞争。这种压力源于韩国社会对于学历的高度认可和高学历就业的优势。
关键观点2: 就业市场严峻现状
韩国年轻人在就业市场上面临严峻的挑战,竞争激烈,职位稀缺,薪资压力也大。这种现状迫使年轻人不得不通过考取各种资格证书等方式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关键观点3: 人口出生率问题
韩国面临人口出生率低下的问题,低生育率将导致人口老龄化加剧,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韩国政府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提高育儿补贴、延长休假、纳税减免等,以鼓励生育。
关键观点4: 家庭观念和婚姻观念的变化
受经济压力和职业发展影响,年轻人的婚姻和家庭观念发生了变化。许多年轻人选择不结婚或推迟结婚,并更注重个人职业发展和经济独立。
关键观点5: 性别不平等问题
在韩国,性别不平等问题依然存在。女性在职业晋升、薪资和生育方面面临更多的挑战。这种不平等也影响了女性的婚姻和育儿选择。
正文
孩子的学习负担和父母的经济负担就像一块硬币的正反面。根据韩国统计局数据,2020年至2023年间,学生人均私人教育支出上涨了43.7%,从2020年的每月30.2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593元)增至2023年的43.4万韩元。而这还只是保守估计,公民团体“无忧私教” 2024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那些热衷于私人教育服务的家长平均每月花费高达106.1万韩元。而2023年韩国工薪阶层的平均月薪为363万韩元。
除了要考高分之外,韩国高中生还要积累各种活动的履历,以求在学校生活记录簿上留下积极的内容。金悠承高一参加了学校的统计社团,需要阅读相关论文并撰写报告。“如果写得不好就会被社团的团长批评,继而很可能会影响老师在学校生活记录簿上的评价。”
很多同学在高中之前就学完了应考的所有内容,所以有足够多的时间累积各种社团和社会活动经验。而金悠承并没有这样的余力,更多时间花在追赶学习进度上。“即便是名牌大学毕业生也找不到工作,这样的新闻很多,所以大家都非常焦虑,如果考不到一个好的大学就更找不到好工作了。”
2018年的韩剧《天空之城》就是对这种学历竞争的写照。无论面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还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韩国家庭都选择增加教育投资以克服焦虑。
进入釜山的高校之后,金悠承开始计划考研,立志考到首尔的名牌大学,并期待在研究生毕业时,学校教授能够推荐一份不错的工作,然后留在当地生活。然而,他多方打听后发现,首尔的工作压力大,“作为外地人,个人能力极高才能在首尔过得稍微舒适一些。”
“比起那么高压的工作环境,我还是在乡下待着更好一些。” 金悠承说,韩国有个笑话——首尔以外的地方都是乡下,所以大家都想往首尔挤。
韩国5180万人口中约有950万人居住在首尔。事实上,这一数字仅仅反映了申报居住地为首尔的人口,如果把流动人口纳入统计,数值更大。过度集中引发了各种各样的大城市病,有专家分析认为,青年人财富资本积累不足加之职场竞争压力过大,使得个人分配给婚姻和家庭的时间越来越少,加之高学历、高收入者有晚婚、晚育或不婚的倾向,造成近年来首都圈出生率不断下降,2024年首尔出生率仅0.58。
韩国政府今年3月公布了多项提振生育的措施,希望动用一切可用资源维持生育率反弹势头。
放弃了“进城”的念想,也并没有让金悠承放松紧绷的弦,他正备考各种资格证书,这是学历之外许多企业的硬性要求。
韩国中小风险企业振兴公团为大学生提供的就业指南指出,大学毕业生需要拥有的基本的资格证书包括,计算机能力、文字软件应用、历史能力考试、托业(TOEIC)英语能力评估证书。此外,根据工作内容还需要其他资格认证。如果要在大企业求职,职业技能则需更胜一筹。
2000年代中期开始在韩国大学生中流行的一个新词是“spec”(spec来自specification,“规格”——电子产品和其他消费产品的详细功能列表)。学生们认为,他们的就业机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简历中展示的“规格”的数量和质量,也就是学历和经验,比如资格证书、比赛奖状、论文报告、志愿工作、出国留学、实习项目……
从韩国高中毕业后到上海外国语大学留学的李恃宪面临的问题比较特殊,对她来说,海外留学导致未能在韩国本土累积足够的实习经验、社会活动经验和资格证书。她告诉澎湃新闻,如果回国就业,相比韩国本土大学生不具备优势。
美国杨百翰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乔纳森·贾维斯(Jonathan A. Jarvis)2020年发表论文称,通过对数十名用人单位评估者、在本地接受教育的韩国人以及接受海外教育的韩国人进行深入访谈,发现那些在进入本地大学之前就出国留学的韩国学生,比那些在韩国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的学生更难找到满意的工作,前者缺乏“本土文化资本”,后者能在全球和本地文化资本之间保持平衡,更轻松适应职场环境,并能自主选择何时、如何展现自己的全球知识与对韩国职场规则的理解。
之所以选择本科就到中国留学,李恃宪一方面是出于对中文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是高考成绩并没有达到预期。成长于精英家庭,她和弟弟都希望进入SKY大学,高考先后失利,她选择留学,弟弟则选择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