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古墨社
研习和分享古典文学、历史趣闻、古代风俗礼仪等精彩内容,知古而鉴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古墨社

他是叶嘉莹一生不忘的恩师,周汝昌称赞他为“大师级的哲人巨匠”

古墨社  · 公众号  · 古典文学  · 2022-10-22 09:5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既有渊博的学识, 更有生命美学的感悟

文学即人学。


顾随讲文学, 是把文学中的“生命”当作最根本的要义 来讲的。


他往往旁征博引、触类旁通,但始终围绕着人的“生命”要义展开。



这套《讲录》中, 文史哲、艺术、宗教、生活、古今中外的举例信手拈来,妙合无垠。 正因为他渊博的学识,才让更多人领会到文学的精彩。


正如叶嘉莹回忆老师,顾随讲课 不用课本,然而其中知识、思想、生活感悟、感染力一应俱全。


顾门弟子一致评价其授课“一空依傍、全任神行、兴会淋漓”的境界。


比如,他在说陶诗里这样讲道:



陶公调和。什么是调和?我们觉得这世界还可以住,不是我们理想的那么好,也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坏。陶公在心理一番矛盾之后,生活一番挣扎之后,才得到调和。


陶公的调和不是同流合污,不是和稀泥,不是投降,不是妥协。鹅卵石之光圆,非天生,是在水中被水冲激又与石互相摩擦而成,现在世上之老世故,机灵鬼,皆如此,他没有个性思想了,这是可怕的,这并不是调和。


他还讲到:


道心、诗心、文心是一个,都不能“断”,一“断”便完了。《论语》所说“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造次(造次便是仓促),颠沛必于是,岂非“常”、“长久”、“恒”,那便”非断”。 陶渊明对这八个字算做到了。 对此,叶嘉莹还在笔记里批注:“此言有真知”。 再比如,他讲《昭明文选》:



中国文学、艺术、道德、哲学——最高之境界皆是玉润珠圆。


珠之光,绝非钻石之光,钻石之光是暴发的光。 玉之美,自古以来即为我国人所领略,《诗经》即以“玉人”言外表,以“温其如玉”(《秦风。小戎》)表性情。美玉无瑕,“玉”最蕴藉,一如君子“不用当风立,有麝自然香”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中国有世界各国所无之惟一美德,即玉润珠圆。


叶嘉莹说: “从来没有听过像顾先生这样 生动深入的讲解 ,他的课 给我极深的感受与启迪 。我觉得顾随先生给我影响最大的, 是我真正对于诗有了更深的,更高的一种认识。他讲的是诗歌里面真正的感发的生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