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究其原因,人口结构变化仍是根源问题。老龄化加剧和生育率下降,亟需强化普惠性、兜底性服务,如养老床位建设、托育服务扩容等,而多地暴露的儿科、老年医学等专科资源不足问题也迫使卫生健康政策转向基础保障。
从医保资金的可持续性上来看,通过加强基本医疗服务,可以有效降低因疾病导致的高额医疗费用支出,从而缓解医保资金压力。
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推进编制动态调整,建立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机制,完善薪酬制度。
虽然“三明医改”的直观表述没有被写入本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但“公益性导向”“编制动态调整”“医疗服务收费机制”“薪酬制度”,这些改革方向均与三明医改经验高度契合。
2025年开年,福建、河南、山西等地的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均提到了推广三明医改经验,部分省还遴选了几个试点推广城市。贵州省遵义近日还发布了《全面推广三明市医改经验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2025年—2027年)(征求意见稿)》,计划在3年内实现三明医改经验的全覆盖。
按照国家卫健委安排,除11个综合医改联系省外,每个省份每年要选择 2~3 个地区为重点来推广三明经验,5 年内实现全覆盖。
“以患者为中心改善医疗服务”同样见诸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但去年的具体工作更多落脚于“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国家层面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到2025年、2027年和2030年的阶段性目标。
而针对“改善病房条件”,国务院2024年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已经明确提出推动医疗机构病房改造提升,补齐病房环境与设施短板。国家还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其中就包括病房改造提升。
今年,“改善病房条件”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预计政策支持力度将会继续提档升级。
优化药品集采政策,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让人民群众用药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