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蓝橡树
哈佛本科毕业生和资深教育专家共同创立,30多万家长共同关注的国际教育规划平台。不让孩子的天赋被应试教育局限,给他们更好的未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蓝橡树

从“教育洼地”到“牛剑高地”:这所二线城市国际学校如何逆袭?

蓝橡树  · 公众号  · 教育  · 2025-05-21 07: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UCL单校录取信就高达67封。 更不乏“王爱曼华”(伦敦国王学院、曼彻斯特大学、爱丁堡大学、华威大学)等英国高校的录取。除了英国外,同学们还收获了来自 中国香港理工大学、中国香港城市大学、日本京都大学、爱尔兰圣三一学院和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 等世界名校的录取,实现了全球多点突破。

截至5月15日,录取总数已突破惊人的600封。

这一 历史突破 迅速传遍合肥。安徽省教育厅转发了这份喜讯。在一座多数学生仍将北大、清华和C9联盟视为最高追求的城市,牛剑突破无疑照亮了一条别样的教育路径,开启了教育可能性的新篇章。

一个剑桥录取或许是偶然,但接二连三的顶尖录取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这所年轻的学校,如何让经验丰富的牛剑招生官都为之“惊讶”?

升学的护城河
是“牢记知识点”

多年来,“死记硬背”、“书呆子”是中国教育甩不掉的标签。然而,当一批批中国年轻才俊在全球科技领域大放异彩时,人们开始意识到中式教育“厚积薄发”的优势——

“创新并非空中楼阁,它建立在坚实的知识基石之上。”

合肥一六八国际部的升学成绩便是有力佐证。那些斩获佳绩的学生,拿到的录取方向不仅仅只是物理、化学、工程等理工科专业,也有经济学、商业管理、传媒等文社科专业。他们通过竞争激烈的中考进入国际部,本身就意味着扎实的学科基础。

“我们的生源并非大家想象中那种中考失利、无奈选择国际部的学生,”国际部白校长解释道,“以被牛津录取的潘文博为例,他中考683分(满分750),许珂也是如此。 即便不走国际路线,他们也都能考入本地重点高中。

A-Level课程体系与这类学生可谓珠联璧合。 其灵活的学科选择和对单科深度的聚焦,有利于放大偏科学生的优势;同时,其知识点的可量化性也让勤奋刻苦的学生如鱼得水。

“洋高考”的称号,恰是A-Level这枚硬币的两面。

或许在一线城市,“做题家”已显过时,大刀阔斧的创新才是潮流;但在刚刚起步的合肥一六八国际部,在这个国际化理念尚待发展的内陆城市,夯实学科基础,将知识学深学透,一点都不过时。

牢记知识点,意味着将常规教学做到极致。 这本身就成了一种特色。

白校长坦言,国际部招收第一、二届学生时,生源质量不及后来,老师们花费大量时间“托底”,义务为学生补课提分。

随着生源结构的变化,这些补习班逐渐演变为竞赛班、学术月,但核心逻辑依然是 将学科基础置于重中之重。


稳步提升的录取成绩,五年内实现牛剑突破,证明了这条路的正确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