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南通大学的校园里,我国唯一的安全防护用特种纤维复合材料研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拔地而起。在这里,由院士领衔的精英研发团队围绕医用及健康防护、工程防护、化学防护等诸多关键领域,展开了一场场科研攻坚之旅,在纺织、应急防护等行业的关键技术难题上实现了重大突破,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项目60余项,斩获科技奖20多项,筑起了一座高价值专利的“堡垒”。
如何让高价值专利高效运用到生活之中?南通大学联合南通新帝克单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文凤化纤集团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成立了江苏省“安全防护用特种纤维复合材料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通过从前沿基础研究到高价值专利运用的全链条协同创新,学校形成了一批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引领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南通大学纺织学院院长张伟介绍,南通大学拥有该领域300余件高价值专利储备,其核心专利在行业内独占鳌头。
聚焦建筑用高性能纤维及土工材料的制备与工程应用,南通大学联合南通新帝克单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组成科研团队,潜心钻研,成功研发出相关技术并拥有“一种混凝土用高强高模PAN纤维的改性方法”“大截面异型混凝土增强改性聚丙烯纤维及其生产方法”等10余件专利。现今,这些技术在甘肃靖远-会宁G247、南宁-友谊关G7211高速公路、京张铁路隧道等重大工程建设中大放异彩,成为工程建设的幕后英雄。
“在这些工程中,专利的加持使得沥青混凝土耐久性大幅跃升,与同类技术相较,疲劳寿命提升超20%,路面使用寿命在疲劳破坏模式下预计可延长5年,超薄路面和钢桥路面耗资分别锐减30%和50%。”张伟介绍,相关专利的运用宛如为传统建筑材料产业装上了高速发展的引擎,使其在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疾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