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目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博弈处于十字路口,西方“经济新自由主义”日落西山,全球治理呼唤结构性改革、新指导思想和发展模式。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创新国际合作的模式,是希望各国能“平等相待、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富裕”。“一带一路”融合了“中国梦”与“世界梦”,体现了中国国家利益和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高度一致。习近平主席说过,“一带一路”是各国人民的大合唱,不是中国的独唱,是建设“百花园”,不是中国的“后花园”,其深刻含义就在于“一带一路”需要各国人民的普遍参与。
全球化要沿着正确的道路继续前进,就不能成为少数国家、少数跨国公司和利益集团的特权,开启全球化新时代,人民利益和幸福感要始终放在第一位。
“一带一路”倡导新国际合作模式,提倡文明融合,希望克服全球化的负面因素,化解“逆全球化”思潮和民粹主义负能量,推动全球化及时调整方向,扩大全球化民意基础。
二、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将有助于推动更加“开放、包容、平等、合作”的全球化进程,提升开放与合作水平,扩大开放与合作范围。
习近平主席指出,一个国家强盛才能充满信心的开放,而开放将促进一个国家的强盛。中国在全球化新时代将坚定不移的继续对外开放,向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都开放,构建中国全面开放的新格局,以填补世界经济的“洼地”,并推动全球治理加快从“西方治理”向“东西方共同治理”转变。
“一带一路”所体现的开放和合作,首先是亚欧大陆海陆通道互联互通,将带动亚欧不同文明相互融合,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基础。这也将为世界和平和经济增长提供十分强劲的新动力、新动能。
传统意义的全球化以减让关税、建立世界市场为主要目的,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一般在5%左右,而“开放、包容、平等、合作”的全球化新时代通过“软硬”互联互通将使全球经济增长10%至15%。
金融通过支持、引导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了开放与合作,主要作用是促进货币流通,拓展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服务的深度和广度。目前看,多边金融机构为“一带一路”建设筹集专项资金已经有起色。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等新兴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纷纷成立,还设立丝路基金作为“一带一路”专项长期开发投资基金。亚投行2016年为7国9个能源和基建项目贷出17.3亿美元,撬动公共和私营部门资金125亿美元,PPP模式成功实施;丝路基金投资领域集中在水电、天然气等能源领域,实际投资额2016年底约达40亿美元;金砖国家开发银行2016年10月联合俄罗斯直投基金和中国能源工程集团,也开始涉及投资项目。同时,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范围扩大,丰富了人民币业务,“一带一路”成为人民币国际化重要载体和路径。目前,中国与28家央行签署互换协议,涉及“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18个,达1.4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