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取得初步胜利后,岳钟琪乘胜追击,一鼓作气击溃叛军主力,直下拉萨。藏王达克咱得知清军前来救援,欣喜万分,亲自率领地方政教官员出布达拉宫,在拉萨郊外迎接清军入城。在拉萨兵民的援引下,岳钟琪又派兵扼守拉萨各要冲,并在城内展开搜捕残敌。至此,拉萨叛乱得以平定,残存的准噶尔军也被彻底逐出西藏地区。
此战,清军不仅成功收复了西藏地区,还使入侵的准噶尔军损失过半,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平定西藏叛乱,成为岳钟琪军事生涯中的首次重大成功。由于战功卓著,康熙帝对岳钟琪予以重赏,加功十等,授左都督。此外,凭借年羹尧的推荐,康熙六十年
(1721)
五月,岳钟琪由副将晋升为四川提督。该职位虽受总督指挥调遣,但在品级上与总督均为从一品,可谓位高权重。同年闰六月,他又被赐予孔雀翎,率军驻扎于松潘。
这场胜利虽然巩固了西南地区的稳定,但边境的威胁并未完全消除。康熙六十年
(1721)
十月,青海索罗木地区
(今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
)
爆发叛乱,郭罗克上中下三部落举兵反清。岳钟琪奉命率军征讨,面对叛军盘踞的险恶地形,岳钟琪深知强攻必然损兵折将。他再次施展"以番制番"的战术,广泛征召当地土兵分路进击。这一出其不意的策略收到奇效:叛军尚未完成备战,便遭遇清军迅猛打击,一日之内连失十九处据点,全线溃败。在清军即将发动总攻之际,叛军首领旦增率全寨老幼跪地乞降,并绑缚首犯假磕、从犯格罗等二十二名头目献降。此役岳钟琪仅用七十余日便平定叛乱,康熙帝龙颜大悦,特授骑都尉世职以示嘉奖。
然而就在捷报频传之际,一场更为严峻的挑战已然逼近——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的西征之役即将拉开帷幕,这将是对岳钟琪军事才能的真正考验。
康熙帝驾崩后,雍正元年即1723年,青海局势骤变。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联合吹克诺木齐、阿尔布坦温布等台吉举兵反清,聚众十余万,屡犯西宁。叛军不仅劫持亲王察尔罕丹津,更悍然杀害朝廷钦差,震动朝野。雍正帝当即任命川陕总督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擢岳钟琪为征西副将军、参赞大臣,统兵西征。
是年冬月,岳钟琪亲率六千精骑自松潘疾驰青海。他深知“兵贵神速”之理,大军如雷霆般横扫叛军据点。上寺东辙一役,清军势如破竹,连破三十七座堡寨,斩首数千。西宁叛军闻风丧胆,纷纷请降。至次年春,青海残匪已基本肃清。雍正二年
(1724)
,岳钟琪因战功卓著晋奋威将军,准备进军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
战前议兵时,年羹尧原拟调兵两万,待四月草青时分四路合围。岳钟琪却独具慧眼,认为青海叛军数量不下十余万,而清军兵力不及叛军的十分之一。若以如此悬殊的兵力比拼,且在地势平旷、叛军居无定所的情况下,若叛军聚集一处,与之决战尚有胜算;但若叛军分散各地,诱我军追击,则我军将陷入四面受敌的困境,此非上策。于是建议挑选五千名精锐清军、配备一万匹战马,于二月初旬出发,可以攻其无备,事乃可成。年羹尧认为此方案可行,遂向雍正帝汇报,雍正帝批准后,岳钟琪即率部出征。这支奇兵昼夜兼程,日行数百里,屡次神兵天降般出现在叛军腹地。很快罗卜藏丹津兵败如山倒,竟在乌兰木呼尔之战中穿女装骑骆驼逃跑,青海之役就此告捷。岳钟琪以五千清兵深入有着号称数十万众的“虎狼之窟”,历时不足两月,便迫使十五个叛王投降,斩杀叛军八万余人,俘获数万男女,以及军事器械及骆驼、牛马、毡帐无数。
平定青海之后,岳钟琪的军事行动并未停歇。雍正元年
(1723)
四月十五日,岳钟琪在与年羹尧等人商议后,统兵二万自西宁分十一路进剿。叛军慑于清军兵威,大多望风归降。鉴于该部族"屡降屡叛"的特性,岳钟琪采取铁腕镇压,仅五十余日便彻底平定甘肃。至此,岳钟琪以收复西藏、平定青海甘肃的赫赫战功,为清王朝拓土二百余万平方公里。
对岳钟琪的胜利,雍正帝自然是龙心大悦,用他的话说就是:
“岳钟琪以及兵丁皆奋勇杀贼于十五日内即能将逆贼剿灭平定,殊为可嘉。”
并授其为三等公,“世袭罔替”,不久又恩赐黄带,还御笔题写五言律诗二首,又拿过金扇一柄,再题七言律诗一首。甘肃之役后,岳钟琪又兼甘肃巡抚,权柄在握。
然而,尽管岳钟琪功勋卓著,但在清王朝内部,对他始终存在一些批判之声,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针对他的身份。其可能是岳飞后代的血统总成为政敌攻讦的把柄。尽管雍正对此事多置之不理,但时间一长,难免三人成虎。《清世宗实录》卷五十九就记载:
“数年以来,在朕前谗谮岳钟琪者甚多,不但谤书一箧而已。甚至有谓岳钟琪系岳飞之后,伊意欲修宋金之报复者,其荒唐悖谬。”
更棘手的是,很多反清人士也看中了岳钟琪的身份,纷纷劝他带兵反清。比如靖州秀才曾静和门人张熙就曾劝他反清,但被他骗捕后交给朝廷。
尽管岳钟琪一直努力避免重蹈年羹尧的覆辙,但命运似乎早已注定。雍正三年
(1725)
,受年羹尧案牵连,岳钟琪被迫上缴奋威将军印绶。雍正五年
(1727)
,寄居四川的湖广人卢宗汉散播谣言,称岳钟琪将率川陕兵造反。虽然造谣者最终被处死,雍正帝也对岳钟琪进行了安抚,但雍正帝对他的信任已经大打折扣。雍正六年
(1728)
的曾静案中,尽管岳钟琪力证自己清白,但他的仕途也基本宣告结束。
而真正对他致命一击的,则是雍正八年
(1730)
的西征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