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新加坡榜鹅海岸新组屋区面临人猴共存的挑战。成群猕猴在组屋间攀爬翻找,导致居民采取防范措施并催生防猴铁丝网安装热潮。国家公园局采取多种措施缓解人猴矛盾,包括启动猴群绝育计划、优化栖息地、联合社区共治等。居民和生态专家呼吁拒绝投食,守护边界。此事折射出新加坡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治理挑战,呼吁人类与猕猴和谐共处。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人猴共存问题
成群猕猴在榜鹅新组屋区频繁出没,对居民生活造成困扰,迫使居民采取防范措施。
关键观点2: 猴群绝育计划
国家公园局已针对该区域启动猴群绝育计划,捕获50只猕猴实施绝育,并计划通过减少繁殖抑制种群增长。
关键观点3: 生态治理挑战
榜鹅猴患折射出新加坡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治理挑战,需要平衡人类居住和野生动物生存空间。
关键观点4: 社区共治与居民呼吁
居民发起“零投食”倡议,通过社区教育强化“不喂食野生动物”理念。公园局联合市镇会加强巡逻驱赶,增设警示海报,并对非法喂食行为严厉执法。
正文
城市化与自然栖息地的冲突
榜鹅新组屋毗邻科尼岛自然保护区,原本是猕猴的传统活动区域。随着住宅开发,猴群与人类接触激增。40 岁居民刘女士指出,Telegram 群组常播报猴子动向,家长尤其担忧孩童遭遇攻击。公园局数据显示,过去半年接获约 200 起猴患投诉,主要涉及入室翻垃圾、攀爬扰民等,猕猴密度较前两年上升约 30%。
公园局 “绝育 + 迁地” 组合拳
为缓解人猴矛盾,公园局自 2023 年起实施 “捕捉 - 绝育 - 放归” 策略:
-
种群控制
:捕获 50 只猕猴进行绝育后放归科尼岛,通过减少繁殖抑制种群增长;对具攻击性的个体实施人道安乐死;
-
栖息地优化
:在科尼岛增种本土果树,引导猴子取食天然果实,减少对人类食物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