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鸟哥笔记
学运营推广,上鸟哥笔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鸟哥笔记

以抖音为例,如何从0到1打造内容社区氛围

鸟哥笔记  · 公众号  · 运营  · 2018-06-14 07:0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① 需要审核但未过审内容,用户自己可见,其他用户不可见:在评论区、作者自己的评论列表里面,用户可以看见是正常展示,实际上其他用户看不到,等完成过审后再公开。或者可以提示言论不当。


② 用户分层管理:置信度高的用户直接通过,置信度低的用户必须审核。


③ 人力不够怎么办?可以利用好用户负反馈和举报功能入口,同时发展范围更广的众测工具或平台,让社会力量加入到社区环境建设中来。

 


4)如何处理安全但是无意义或不相关的评论?


有些评论其实是安全的,但是真的没什么意义,而且风马牛不相及,这类怎么处理,就看各个平台实际情况了。


这里的判断也比较复杂,这个层面就回归到了如何引导评论和社区氛围,可能需要运营介入来干预或引导。


我能给出的策略就是, 针对头部热点内容,做评论区的精细化排查和运营引导,打造头部效应,对无意义内容进行下沉处理。


 

参考数据:平均观看时长和平均点击率,各个产品具体数据不同


回到抖音, 抖音的评论区异常的干净 ,尤其是推荐流里面的,看起来不惹人注意,但背后功夫很深。


抖音怎么做的,我猜测:

· 借用了头条的一整套安全机制

· 对头部内容的评论做了强干预和引导


2、第二个条件是——如何通过运营或产品机制放大互动效应


光有一个好的环境是不够的,可以说是有了水但没有鱼苗,一滩死水,所以最为关键的是到底怎么把互动行为不断放大,并形成社区氛围。

大家再回顾一下上文说到的拆解分析—— 为什么用户愿意评论、互动,互动本质源于交流的渴望和欲望。


1)评论区互动的放大杠杆


产品层面:


①评论功能的强化引导,引导和提醒用户 ——解决互动模型的第一步问题,要有初始的内容激发争议或认同。


评论功能的放置位置、视觉UI设计的强化、评论数字的提示等都可以做一些心理引导暗示。


②评论点赞,评论置顶,评论加精,好友评论等功能——解决第二、三问题


获得更多点赞就能有更多曝光,被点赞=被认同,置顶加精等都是一种正向的荣誉激励。


还可以做评论反馈,设置一些机制或数据阈值,利用机器人和评论者做简单的点赞或回复互动。

抖音其实主要是把评论的点赞用活了,高赞评论排序,无论是评论者还是看评论者还是点赞者都在其中有很深入的参与。





运营层面:


在早期, 运营要对评论内容进行强管理强干预,引导评论内容的方向, 维护评论区的持续活跃,调动氛围。


①冷启动: 运营准备好评论素材,影子用户,影子账号;


②种子用户: 维护和拓展一批社区老玩家、版主等具有社区煽动性号召力有经验有意愿的用户,给予权益和利益(钱),来带动社区和评论;


③评论玩法: 观察评论内容,观察用户评论习惯,找到新鲜的评论点,通过运营手段复制、扩散、模板化,再自己设计不同的评论套路玩法


④评论干预和引导: 前期重运营,对热门优质内容的评论区做实时的舆论引导和内容引导


后期主要通过评论的规则和弱的干预即可,让用户形成自生态,自己进化发展,密切关注用户的行为,顺应和引导大的方向。


⑤ 外包客服的初始互动: 有评论行为的用户需要不断的互动、反馈和激励


⑥用户激励设置: 当然还可以对活跃的优质评论用户设置额外的荣誉激励,和金钱激励等等。例如勋章制度、高亮标识、等级身份等等。

3)社区氛围形成的其他激素


如果只是评论区活跃,还不能称之为社区。


那社区和社群有什么不同呢?


社区就是有一群人以内容形式做互动交流,社群是有相同点且互相认同的人群有组织的活动。

所以通过各种产品和运营杠杆,能把评论板块或其他社区板块做活,但想要形成抖音这样的社群围墙还缺了一些环节。


①社区文化认同: 接头暗号、社群口号、社群文化标志。让你与众不同


②社区身份认同: 通过头像、名字等方式来迅速建立一个又一个区隔明显的小社团,有了组织以后,用户就不是孤军奋战,他在社区里就有了朋友,有了组织,就有了归属感。


③社群的荣誉认同: 向用户展示社群能给他带来的资源、利好,展示社群的能量,进一步加深社群荣誉感,归属感

3、我猜测抖音最早是怎么做的


这里先看一个图,抖音的社区氛围早期应该就是这么做的:

 

① 内涵段子的社群资源引入抖音:由内涵段子的社群领袖发起,带活了“嘀,嘀嘀”以及“天王盖地虎,小鸡炖蘑菇”等玩法。


所以严格来说,抖音的早起社群行为,并不是抖音用户自己生长出来的,而是舶来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