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千人智库
千人智库致力于使用信息化手段整合专家资源,通过专业化的研究和分析,为各类客户提供独立且有见解的智力支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千人智库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如何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千人智库  · 公众号  ·  · 2019-09-09 13:5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经说过,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 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 谁控制了货币,就控制了全球经济。

第三,种子安全是隐形的高科技竞争。 近年来,由于育种方式的变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以及分子生物育种技术的大量使用,果实和种子实现了分离,种子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种子已经成为一种科技含量较高的特殊商品。


若我国种业市场长期被“洋种子”侵占,那么则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

第一,市场逐渐被“洋种子”垄断。 商家漫天要价,甚至还有黄牛在中间吃差价,几经转手到了农户手里,种子价格已经上天了。 “洋种子”的定价权、供货权都掌握在外国人手里,无疑加强了国外垄断资本对我国农业生产领域的控制权。

第二,种子创新后续乏力。 洋种子占领着大部分的市场,意味着国产种子的生存空间被挤压,许多老品种已经在市场竞争中慢慢消失了。 挤压了我国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打击了我国在该领域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当老品种消失的七七八八,一旦有一天跨国种业巨头不再供应种子,我们连育种所需的种质资源都没有,又该拿什么来生产粮食、蔬菜和水果?

第三,挤压科研动力。 外资给中国市场带来了优质的种子资源,却并未带来国内种业急需科研成果、管理经验等核心竞争力。

第四,威胁粮食安全。 外资垄断蔬菜种子后产生的高价格、高风险“苦果”已逐步显现,业界普遍担心,一旦外资控制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可能会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威胁。

中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种子需求大国


中国常年用种量125亿公斤,市场规模高达650亿元,未来随着种子商品化率的提高,其市场总额将超千亿元。 然而,中国种业的整体竞争力却不强。

在种子供需方面,目前我国水稻、玉米、小麦、棉花种子基本上是自给自足,且供大于求,但蔬菜花卉种子却大量依赖进口。 2013年,中国进口种子高达40736吨,价值2.55亿美元。 其中,蔬菜/瓜果、草类(黑麦草、羊茅、三叶草、草坪草)、甜菜和向日葵种子位居中国种子进口价值的前四位。 美国是中国最大的种子供应国,其进口数量占中国种子进口总量的60%,主要集中在草类、向日葵和蔬菜/瓜果方面。 除了进口种子外,国外种子巨头还在华建立合资企业或者独资企业。 目前国内种子市场上,甜菜种子95%是外国品种,向日葵分油葵和食葵,其中,食葵大约有60%是国外品种。


随着全球种子商品化率的不断提升,全球种子市场价值持续增长,2013年全球种子市场价值达481亿美元,其中美国种子市场价值最大,为129亿美元,占全球种子市场的27%; 中国排名第二,为105亿美元,占全球种子市场的22%,且市场占有率上升很快。 预计到2020年,全球商业化种子市场价值将达到721亿美元。 在商业化种子里,玉米种子作为第一大商业化种子类别,2013年总销售额达201亿美元; 大豆种子作为第二大商业化种子类别,2013年总销售额达80亿美元。 同时,世界种子市场垄断趋势日益明显,2013年世界前十强种子公司市场集中度超过55%,仅孟山都一家公司的国际商品化种子的市场占有率就高达21%。

没有优良的种子,不仅粮食安全保证不了,食物安全也会被别人扼住要害。 与孟山都、先锋等跨国种业巨头相比,我国的种子企业毫无优势可言,全国种子企业的产额相加都不敌国外一家种子公司。

有观点认为,只要守住了耕地红线,粮食安全就有了最大的保障,对种业不必过于忧虑,毕竟可以通过国际市场满足需求。 为此,季彪俊认为,守住耕地红线,仅是将粮食安全把握在手上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将种子掌握在自己手里。


“首先,耕地红线只是一个极低的能满足自身需要的一个标准,大量通过国际市场引进粮食根本无法确保粮食的安全性,当粮食安全得不到最大保障时,国际市场上购买的经济支出肯定会比自己生产出来的粮食高。 其次,人口日渐增加,耕地若只维持在一个固定水准,总有一天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会打破这个标准的耕地所能产生的生产量。 第三,如今耕地所承担的已经不仅仅是生产粮食的作用,生态景观、花草树木、工业、建设开发等都需要耕地,所以保护耕地面积只能是一个初步要求。

从耕地面积的产出与资源来看,我国耕地面积为18.26亿亩,人均占有耕地为1.36亩,仅为世界人均数3.45亩的40%。 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0.8亩是人均占有耕地的最低界限,而我国2800多个县级行政单位中,有664个县人均占有耕地低于0.8亩,占全国县级区划单位的23.7%。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