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澎湃新闻
有内涵的时政新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澎湃新闻

名媛的正确打开方式:年轻时的严幼韵既是疯狂车手,也是“复旦女神”

澎湃新闻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5-26 20:4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这就是严幼韵性格中的另外一面,她温柔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坚定的心,她决定做的事情,会坚持到底,并且从不会因为中途的挫折而畏惧。哪怕是最紧要关头,内心虽有波澜但脸上依然平静无比,从不会让周边的人感觉到不安。也正是这样的性格,让严幼韵在马尼拉灾难中,成为几十名幸存遗孀的主心骨。


当然,严幼韵擅长的还不止这些,作为名媛的她从小就接触上流社会,经常跟着父母和朋友观看很多时尚的时装秀,了解时代潮流服饰,眼界开阔而且观念新潮。严幼韵在时装设计方面拥有极高的天赋和敏感度,并且具有自己独到的见地。严幼韵的思想开放和穿着新潮也得益于家庭开明的环境氛围,父亲和母亲从不干涉子女的成长和个性的发展,不会因为传统思想而让子女束手束脚,尤其是当一些老传统与孩子们的新思潮发生摩擦的时候,严子均夫妇通常会在不违背大原则的前提下,顺从孩子们的意见。


旧中国对红白喜事有着固守的用色观念,认为白色就是出现在丧葬方面的。但是,西方人却将白色理解为圣洁和纯真,西方婚礼上的白色婚纱就代表着不被侵犯的纯粹的爱情。


早年报纸上刊豋的上海名媛严幼韵


严幼韵从小接触西洋文化,所以她也同样喜欢那洁白又飘逸的蕾丝。在严幼韵同学的婚礼上,她当伴娘,还设计了伴娘服饰及其搭配。偏高的中式立领上装,一侧的胸肩上搭配着一朵蓬勃盛开的牡丹花饰。按照以简搭繁的原则,严幼韵给简约的旗袍式上衣配了一条叠层至脚踝的长裙,层层蕾丝飘逸又不失典雅,为了搭配这一身礼服,严幼韵还特意烫了头发。这一席装扮,不但极致地展示了严幼韵的气质样貌,而且展现了她在时装穿搭及设计方面的才华,赢得了人们的一致好评。


1925年,刚满20岁的严幼韵,就要面对重大的人生转折,她不平凡的生命轨迹也将由此开启。严幼韵从天津学校毕业后,回到了上海的大家庭里。


严幼韵的父亲在家庭教育上采取了现代理念,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女孩子与男孩子都可以享有同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严幼韵也和彩韵、莲韵两位姐姐一样,凭借自己的聪颖,一路以优异的成绩考学择校,不断积淀着自己的文化修养,与当时的先进青年一样,成为文化思潮中的弄潮儿。


当好友阿尔法莱特和孔艾玛来上海,劝说她同他们一起赴美留学时,她犹豫再三。最后,严幼韵决定留在上海继续读书。不仅因为她已经在上海沪江大学注册,成了该校的住校生,严幼韵也将成为沪江大学招收的第一批女学生。其实,留在上海更重要的原因是,严幼韵被大上海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上海,在整个中国来说是魔幻神奇的疆域。这里已经不再是无人问津的破陋渔港。不仅经济发达,上海还是许多文人骚客寄居的佳处,政客名流流连的场所。说不定在哪个饭店茶楼,哪个海边江头,就会撞见一两个声名显赫的男子,抑或是在影院浴场、百货公司就可以与名媛才女擦肩而过。对于自小在天津长大的严幼韵来说,仅仅是几个节假日回到上海与家人团聚,她就已经被大上海的繁华吸引住了。严幼韵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便爱上了这里,不肯离去。


她喜欢在夏日傍晚,乘一叶扁舟,漂荡在黄浦江上,看外滩上旖旎灯火,林立高楼,江风包裹着花香和女孩子的笑声在耳畔脸颊拂过,浪漫雅致、自在舒爽。


前前后后大概10年的光景,严幼韵都在她所热爱的这座繁华大都市优雅地生活,学习、娱乐以及遇见爱情。严幼韵把人生中最美的年华留在了上海,晚年时期虽身居海外,但故土之思却始终牵绊着她的内心。只要在上海工作的二女儿杨雪兰一打电话给她,她总是会焦急地问及上海的近况。在大洋彼岸的电话里,严幼韵每每得知上海有新的变化时都十分高兴。对于日新月异的上海,年迈的严幼韵有无限的眷恋之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