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体免疫系统检测到这些分泌物后,因为无法识别对方是敌是友,于是响起警报:有不明物体入侵!有不明物体入侵!抄枪,干YA的!
一场大战后,本来故事该结束了。偏偏,免疫系统中有一支先锋部队——特异性抗体,专司侦查、预警——杀红了眼,完全停不下来,甚至拿自己人开刀。红肿、痒、疼痛等免疫系统失灵而致的过敏反应,纷纷出现。虫咬皮炎,发生了。
虫咬皮炎是一个有碍观瞻的病。初看下,虫咬皮炎形似蚊子包,淡红色。在“凸起”的中心,可有小水疱。若是咬在脚背、手指头等四肢远端,可能会有大疱。这些包包独自为阵,不会牵连一片。且,可能要四五天,甚至几周以上,才会逐渐消退,直至留下色素沉着。
比如下图(密集恐惧症慎看)☟
丑是一方面。最糟心的是,虫咬皮炎痒到惨无人道!
林新瑜教授提示:
有些人到医院皮肤科就诊,记不清是否被昆虫叮咬过。但用皮肤镜检查,可以在皮疹的中心,找到非常细小的一个针眼——那就是叮咬留下的痕迹。
问题二:“一咬就大包”,是虫子毒性太强,还是人太弱?
蚊、白蛉、蠓、蚋、臭虫、蚤、虱、螨虫、蜂:这些虫都能叮咬人。但不是每个被叮咬的人,都会发生虫咬皮炎。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因为免疫状态不一样,所以对虫咬的反应也不同。
正常人的免疫状态,杠杠的。经蚊虫叮咬后,就是起一个小包,很快就会消退了。
但有些人是过敏体质,其免疫状态跟其他人有差异。一旦接触到外界刺激或过敏原,容易激发出很强的过敏反应——也就是发生虫咬性皮炎。而且,即使出现虫咬性皮炎,每个人的表现也不一样。有的就是红红的大丘疹,有的会出大水疱。
“我什么都能吃,从来不过敏,怎么就成过敏体质了呢?”或许有人会问。
食物过敏只是常见过敏原中的一大类。但自然界中的过敏原有很多,如尘螨、花粉等吸入物。有些人对蚊叮虫咬过敏,但对食物就免疫。反之亦然。
此外,人的免疫系统并不是恒定不变。血槽也有空的时候。过度劳累、缺乏睡眠、身患疾病等,都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紊乱。于是,蚊子还是去年那只蚊子,只是今年的“你”不一样了,虫咬皮炎也就来了。
问题三:多咬多咬,是不是就习惯了?
研究植物地理学、水域生态学的荷兰教授Hans Joosten(下图)声称,每年去野外考察的第一天,他会全裸跑到野地里,让蚊子叮个够!然后,人的境界就飞仙啦。
图片说明:图片来自知乎
Hans Joosten的说法,被视为“提高耐受性”。有拥护者。
但这个做法,真是拿命在赌博呀!有些超级敏感的人,咬着咬着,可能就狗带了!
首先,过敏反应的表现有很多种,除了红肿痒痛,还可能出现喉头水肿,诱发哮喘、呼吸困难——这种可能性虽然很低,可依然存在。
有的婴幼儿被叮咬后,会发生血管性水肿,如手背肿的老高。严重者可有局部化脓、附近淋巴管炎、淋巴结肿大,甚至发烧等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