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点点医”“滴滴护士”“上门康复”……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面上做上门医疗服务已有20多款手机APP。对患者来说,不用去医院排队,医护人员能上门服务,省时省力,但上门医疗APP存在哪些法律法规上的缺失?和医院就医相比,又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9月19日中午1时许,在午休的北京市民陈先生被剧烈的胃部疼痛惊醒,他的老胃病犯了。他拿起手机点开一款名为“滴滴护士”的APP下单买了胃药。大约下午3时,他的药送到家了。
这款“滴滴护士”就是诸多上门医疗APP之一。记者体验了“医护到家”“E护通”“上门康复”等同类型手机客户端,发现上门送药仅是上门医疗APP诸多服务功能之一,常见的还有护士上门、预约挂号、家庭护理等内容。
记者在体验一款名为“泓华医疗”的上门医疗APP时发现,该款APP不仅提供护士上门服务,还可以让医生上门。护士上门服务的内容包括打针、输液、术后护理、静脉采血、陪同就医、更换尿管等28项内容。其中,静脉采血259元每次,基础输液168元,服务时间不超过30分钟,每超出20分钟加收20%的服务费。高级输液229元,服务时长60分钟,也是按每超出20分钟加收20%服务费计算。医生上门服务则包括全科医生、儿科医生、外科拆线以及中医诊疗内容,价格每次为800元~1500元。
如何上门服务呢?以输液为例,一APP客服人员说,用户需要上传相关就医证明,10多分钟就能审核完毕,下单之后半小时之内,系统就会就近分配护士。使用APP就医,费用主要由患者自己承担,除了常规的打针、输液服务外,很多是针对老年人护理的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