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讲述了卫哲对于效率和投资的看法,以及他对于未来的预测和应对不确定性的建议。文中介绍了卫哲新书《效率为王》的出版背景和内容,以及他对医疗、科技等领域的投资理念。此外,还提到了他对于创业的见解和建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卫哲的投资理念
卫哲强调效率是投资的核心,重视企业的投入产出比,而不是简单地降低成本。他通过投资嘉御资本,在消费、科技、医疗等领域取得了成功,并强调投资需要长期稳定的团队和成功的经验。
关键观点2: 对未来的预测
卫哲提出了三个关于未来的预测:手机APP数量减少、人类工作时间缩短、AI对医疗的革命性影响。他认为AI将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并带来就业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关键观点3: 创业建议
卫哲建议创业者要关注效率,找到确定性的自己,先活下来不给社会添麻烦。他认为创业需要面对外部不确定性,但关键在于创业者自身的能力和心态。
正文
卫哲:
效率像一个企业的DNA。其实人类和大猩猩的DNA就差一点点。同样,如果一个企业的DNA错了,就可能会长成大猩猩,而成不了伟人,成不了巨人。
在日常业务指标中,以“效”字和“率”字结束的词都是指效率,比如人效、坪效、毛利率、净利润率、库存周转率等等,本质上都是效率指标。
一个公司一定要先去抓第一效率指标,
什么是第一效率指标?我书中也写到,第一效率指标是创始人亲自要抓的,不能让出去,低效率指标才能交给其他团队去做。
阿里巴巴的成功,创始人马云很了不起。别人可能看到,马云比较强调速度和规模,但其实他骨子里也是非常强调效率的人。阿里巴巴前几个业务品牌,无论是阿里B2B、淘宝还是支付宝,都在第一天由马云亲自授予第一效率指标,而且都是人效。
因为互联网公司到今天为止,最大开支还是人力资源成本,所以你开支最大的财务科目,或者占有你资金最多的财务科目,就是公司的第一效率指标,而第一效率指标是决定公司DNA基因最关键的要素。
《中国企业家》:
告别高增长带来的惯性是很艰难的,现在企业是否要适应赚慢钱、赚小钱、赚细水长流的钱的状态?
卫哲:
讲效率不一定是赚慢钱,也不一定是要细水长流的钱。
打个比方,做企业很像开车,以前我只拼速度,不太注重每百公里的油耗,也就是说,当我时速100公里的时候,每100公里耗10公升油,我提高到150公里,哪怕耗20公升油也是值得的。在增量经济时代,这样开车的方法也没有错。
那么,什么是油?银行的钱、投资机构的钱,就是企业的油。以前我开得快,比同行更早开到下一个加油站,我可以加满油继续开,而且那时候油多、便宜。资金成本低,企业估值高。所以当时在油多且便宜的环境下,也就是增量时代拼速度,一路狂奔是对的。
什么叫拼规模?我是5吨的卡车,每百公里耗10公升油,我开20吨的卡车,每百公里哪怕耗30公升油也是值得的,因为我拉的东西多。但现在,没有这么大一车货给你拉,油耗还高的话,车就危险了。所以我们比拼什么?先比拼每百公里的油耗,效率就是比拼油耗,我们要做到每百公里5公升油。
所以,
效率为王不一定要牺牲速度,只是调整创始人和管理团队的思想以及公司的管理重心,也就是先把油耗降下来。当然,降低油耗过程中,你学乌龟爬也不行。
未来的企业要成长的一课是,我油耗低,但我速度也不慢,而不是为了速度不惜代价。
《中国企业家》:
很多创业者一想到提升效率,往往会想到降本增效,会感到恐惧或谨慎,会担心赚的钱更少了,这是认知层面的问题。
卫哲:
我任CFO的时候,心中是没有成本意识的,团队听了很惊讶,怎么CFO会没有成本意识。我说我这个CFO是投资银行出身,我心中只有投入产出比,在公司没有一分钱是成本。
所以,我并不是要降本,对公司来说,花出去的每一分钱、每一块钱都是投资,增加一个人是投资,增加广告也是投资。所以,
真正的效率是投入产出比,而不是简单地挥起大刀来降本。
存量时代,钱少了。一方面,市场容量增长不再维持高速状态,但这不意味着没有细分领域的相对高速。另一方面,
资本变少变贵,不代表没有资本,而是资本对企业的选择要求变得更高。
当然在这个周期下,技术的进步也在加速,拥抱技术会是一个突围方法。
此外,企业今天面临的是90后、95后甚至是00后的新员工、新团队,他们和80后 、85后很不一样,如果这样的年轻团队能形成新的组织效率,也会焕发创造力。
谈“AIGC”
《中国企业家》:
DeepSeek近期的惊艳表现,验证了您对AIGC的一个预想——相比“用得上”和“用得好”,“用得起”最关键。您这个观念是怎么思考得出的?
卫哲:
这次的AIGC就是深层次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诞生,本质就是三点:用得上、用得好、用得起,但决胜是用得起,所以DeepSeek的腾空出世证明了,用得起是关键。他们自己也承认,相比ChatGPT最新的版本,水平还差一点,DeepSeek的核心是,把训练成本降到别人的1/10甚至1/20。
用得起就意味着创新,哪怕像AI这样的技术创新,也不能牺牲效率。
我认为DeepSeek是世界上目前效率最高的。而这样的创新也要基于用得起,甚至不能打着创新旗号,不惜代价创新。这是DeepSeek给所有想做创新的人的最大启发。
DeepSeek不是简单的国产替代,不像其他很多中国大模型创业公司那样,基本逆向复刻国外。自古华山不是一条路,我们要尊重国外一些领先的技术解决方案,但不要迷信。我相信90后、95后、00后创业者,相信中国工程师红利,他们将不仅仅是数量的红利,也是质量和创意的。
《中国企业家》:
工程师红利下,文科还重要吗?
卫哲:
我是读文科的。我们学什么?学历史、学政治、学地理,学一些文学、语言、艺术等等。我很喜欢历史,很多人说怎么预测未来,其实人类一直在重复历史。如果你了解PC和移动互联网一路怎么走来的,你对AI也会有认知。
谈“押中”
《中国企业家》:
泡泡玛特和安克创新都是中国企业出海的样本,也是嘉御资本的投资案例。业内外都很好奇你的投资眼光,你是怎么押中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