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郎说:
"因为这是极简的纯粹,
我日复一日做着同样的事情,
总是向往能够有所进步,
努力达到巅峰,
但没人能知道巅峰在哪儿,
所有我永远不会觉得完美,
那就必须时时刻刻磨炼手艺。"
诚然,谁也无法否认,
拥有超拔天赋的人,头脑聪明的人,
比资质普通的人要来得事半功倍。
但天赋决定的不过是下限,
真正的上限,取决于努力的程度。
在西方音乐史上,人们常说,
"如果你相信这个世界有天才,
那莫扎特肯定是其中一位。"
他拥有绝对音感,14岁时,
在罗马的西斯廷小教堂,
听了一首经文歌的演唱后,
就能凭记忆把一个个音默写出来。
经文大约有两分钟长,有好几个声部。
难怪歌德曾说莫扎特是,
"神的创造力在人间的化身"。
但实际上,莫扎特并非音乐史上,
最早熟的少年作曲家。
这个荣誉应该颁发给,
舒伯特和门德尔松。
但是,莫扎特到了20岁后,
以惊人的速度轻而易举地,
完成了一部又一部传世杰作。
作品一气呵成,几乎没有修改。
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他的勤奋之上,
他14岁就钻研过《算术的艺术》、
《计算艺术与代数》。这种经历,
培养了他对数理逻辑的形象思维,
并以此为基础,对其它音乐家的作曲,
进行了大量对位分析、研究。
在他逝世后,人们还发现,
他藏有诗集、剧本、作曲技巧理论、
哲学论著等46本书,涉猎极其广泛。
他至死也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求。
莫扎特曾不无骄傲地说:
"人们以为我的艺术得来全不费功夫。
实际上,没有人会像我一样,
花这么多时间和思考来从事作曲;
没有一位名家的作品,
我不是辛勤地研究了许多次。"
贝多芬的谱子,涂涂改改
莫扎特的谱子,一气呵成
21岁,比尔·盖茨从哈佛退学,
1975年,与好友保罗·艾伦一起,
创办了微软公司。1995-2007年间,
盖茨连霸世界首富长达20年。
谁也无法否认盖茨优良的基因和傲人的智商,
但艳羡盖茨的人们,又有多少人知道,
从16岁起,他就和同学为ISI公司编写,
薪水管理软件,只是为了免费使用电脑。
为了完成任务,两人几乎整日埋头工作,
废寝忘食,平均每天在机房工作8小时,
有一次甚至超过20个小时,
苦苦支撑了八个礼拜才走出电脑室。
上大学时,盖茨的学习方式,
更是让室友们感到无比惊讶:
"他的习惯是一次学上36个小时,
或者更长时间,然后睡10个小时,
出去吃个披萨,再回到书桌前。
哪怕是从凌晨3点醒来,
他也能立马做到投入学习状态。"
而他从哈佛辍学时,
早已不间断地练习编程7年。
1979年,涩谷区神宫球场外,
已然29岁的村上春树,
突然起了一个念头:我要写一部小说。
在此之前,他不但没写过小说,
而且债台高筑,还要兼读大学,
为了经营好自己的爵士酒吧还债,
不得不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