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就拿矫正青少年近视的离焦镜片来说,作为目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技术,其技术和原材料市场,基本被日本、韩国、德国垄断。
《2024国民眼健康年度报告》显示:90后年均花费382元护眼,但72%的钱花在了无效产品上。
为什么无效,很大程度是因为技术不过关,传统镜片模具难以做到“千模千面”的眼镜度数定制。
此外由于关键技术被国外垄断,真正的离焦矫正眼镜售价都在大几千元,普通家庭难以接受。
怎么掌握自己精密眼镜制造技术?
2016年不少来自于名校的专家来到镇江丹阳,创办了江苏工大金凯高端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主要攻克的难题,就是超精度加工设备。
其实矫正镜片的理论基础100年前就有科学家解决了,但问题是从理论到实践需要靠超精密的设备去加工。
怎么做出中国自己的超精密的加工设备?首先要攻克自由曲面镜片车铣复合机床的相关技术。
工大金凯的负责人介绍:“在我们研制之前,自由曲面镜片车铣复合机床完全被德国、美国等4家国外品牌垄断,国内镜片企业只能通过高价进行采购,且在机床的使用、维护、升级保养方面终身受制于人,其镜片设计方法与理念,无法根据国人自己的用眼习惯和视力特点进行必要的优化和改进。
所以,为了打破对进口设备的依赖,从根本上解决国内相关产业在国际上无议价权、无定价权,只能高价购买且终身受制于人的现状,同时可以为国内先进的光学设计方法提供验证平台,为打造更适合国人视力特点和用眼习惯的高端镜片提供支持,更好地保护国人视力健康。
因此,公司开展了该设备的攻关,国外企业得知后放言:没用的,中国人三年内造不出。”
结果,工大金凯真就学会了,而且进展比国外企业想象的更快。
德国当初的精密加工设备最快速度是90秒/镜片,而最初工大金凯造出来的设备加工速度是最快130秒。
后来工大金凯向英国企业寻求帮助,但是英国企业响应速度慢,跟不上生产节奏。
无奈之下,工大金凯下定决心,要将核心部件我们国产化,经过几年努力,和德国的差距已经逐步缩小。
从90秒/130秒,逐步变成了60秒/90秒,50秒/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