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陆家嘴制高点
汇集千人智囊团,打造陆家嘴顶级投资者生态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陆家嘴制高点

中国中产正经历三场生死赛跑,每一场都惊心动魄

陆家嘴制高点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17-05-08 12:0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总之,是既有钱又有闲,当然,他们的下一代也能在阶层竞争中保持领先,继续过着有钱又有闲的生活。

但是,愿望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在“财务、时间、教育”这三大跑道上,中国中产正经历“落后即淘汰”的残酷赛跑,他们三线作战、疲于奔命,在焦虑中苦苦等待曙光。

1. “财富跑道”


我们把中产的第一条跑道称为“财富跑道”。

在货币大幅贬值的阴影下,中产的财富保卫战,某种程度就是与通货膨胀的正面战。

常年徘徊在2%上下的CPI只不过是障眼法,它无法说明真实的货币贬值率。所以有人才在网上吐槽: 反映物价的CPI每年只涨两三个点,我的工资每年能涨百分之十几、二十,但为何感觉越来越买不起房?

事实上,我们应该看货币贬值率。过去25年货币发行量增长了61倍,年均增长19.41%,减去真实的财富增长,也就是GDP年均增长率9.87%,最后得到一个数据:约10%。 也就是说,货币每年至少以10%的速度贬值。

这意味着,100万现金即使存银行有3个点的收益,一年仍贬值7万,八九年后缩水差不多一半。财富的缩水程度,远超一般人想像。

尤其是过去一年,一二线城市房价疯涨,动辄20%以上的涨幅,让中产意识到,若照此趋势,不出四五年,手中货币在楼市的购买力打了对折,这是极为可怕的贬值速度。

货币贬值,堪称是中产的心头大患。


《2017年中国新锐中产调查报告》的调查结果验证了这一点: 在新锐中产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中,通货膨胀问题高居榜首,其次是食品安全和房产限购。



调查结果还显示,工资占中产群体收入的 93%

一面是近乎失控的房价,另一面是艰难爬行的工资涨幅(平均每年有10%的工资涨幅已相当可观),可以说,这是一场有失公平的赛跑: “通货膨胀”借助房价的洪荒之力狂飙突进,而依赖工资的中产只能如蜗牛般爬行。

任何一个跑道上的人都会感到焦虑。

去年3月,女博士于聪的自述《我所亲历的北京抢房潮》一时风传,作者在九天内看了六套房子,见证了抢房潮里的众生相,“房子一天涨五十万、三天涨80万”现实也让这位见多识广的博士感到震惊。

于聪这样感慨:

一直以来,我同样相信,努力工作才是人生最大的切入点,可是,当我看见只比我大5岁的年轻人,因为早买了几年房子,就已经积累到了很多小企业几年的业绩。

5年后,人与人财富和生活质量的最大差距,竟然不是因为工作努力的结果,而是房子!谁在历史的洪潮中及时出手,谁就坐享其成。

和很多搞科研的人聊房子,大家一致认为,这么努力的工作,依然是在生活线上挣扎,而如果一旦抓住了某个机会买到合适的房子,胜过奋斗几十年! 真是找不到努力为国家奉献的动力!当房子给年轻人造成这么大的浮躁心理时,我不知该如何评价。

女博士于聪个体的焦虑和惊惶,其实是整个中产群体在这场“财富赛跑”中的情绪写照。

从全球范围看,通货膨胀问题也困扰着国外的中产群体。以美国中产为例,1985年美国中产平均年收入2万美元上涨到2013年5.6万美元,增长280%,但若加入通货膨胀因素,1985年中产平均年收入达到4.8万美元,也就是说,过去三十年美国中产的收入基本上没太大变化。

通货膨胀,困扰着全球的中产。 而中国中产的特殊性在于,房子作为他们的刚需,其价格涨幅十几甚至数十倍于其他消费品,这在其他国家是罕见的, 中国中产在泡沫浮泛的“财富跑道”上,力不从心的焦虑感也更为强烈。

2. “时间跑道”

我们把第二条跑道称为“时间跑道”。


加班,俨然成为新锐中产生活的一部分。 他们缺少看电影的时间、缺少陪伴孩子的时间、缺少读书健身的时间,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没完没了的加班。

这是一场时间争夺战。能不能晋身为“有闲阶层”,这是一项重要的衡量指标。目前来看,达到这一目标显然很难。

《2017年中国新锐中产调查报告》发现,加班现象普遍存在于中产群体中,在从年薪5万到年薪500万,不加班的人群比例都不超过 50% ,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中产视加班为常规。

尽管报告显示,有超过9成的中产渴望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甚至有4成人认为生活更重要, 但显然,在加班挤压下,生活不可避免要遭到挤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