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吴国森是一位先天左臂残缺的快递员,他在北京奋斗多年,经历了各种生活的挫折和困境。通过送快递的工作,他努力支撑家庭,并在此过程中收获价值感和成就感。然而,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他感到迷茫和困惑。他的身体缺陷使他无法考取电动三轮车驾驶证,面临失业的困境。吴国森渴望突破自己的局限,寻找新的工作机会,但身体的缺陷总是将他挡在机会的大门之外。他时常感到自己在原地打转,想要尝试新的工作,却又被现实所困。他期待着未来的春天,但不知还有多远。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吴国森是一位先天左臂残缺的快递员,在北京奋斗多年。
他通过送快递的工作努力支撑家庭,并在此过程中收获价值感和成就感。
关键观点2: 吴国森面临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迷茫和困惑。
他的身体缺陷使他无法考取电动三轮车驾驶证,面临失业的困境。
关键观点3: 吴国森渴望突破自己的局限,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然而,身体的缺陷总是将他挡在机会的大门之外。
关键观点4: 吴国森期待未来的春天,但不知还有多远。
他仍在这座繁忙的城市中兜兜转转,寻找停泊的机会。
正文
几乎成了
他
的口头
禅。但更像是他包裹内心的保护膜,为了让自己别想太多。
比起不经意流露的目光,给他带来更实际困扰的是,眼光背后的刻板印象。
“不是你行,你就行;而是老板觉得你行,你才行”,吴国森强调。
他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无论找哪种类型的工作,领导都没办法相信他的能力。
所以他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来证明给对方看,他能够胜任。
但往往都等不到自证的机会,希望就被掐灭在门外。
吴国森心里暗涌着一股劲儿——不服输,也不认命。
这样的性子不断推着他突破能力的上限。站点21人,他的派件量常年稳居前五,“不是第三就是第四!”他语气变得欢快。
聊起过往战绩,吴国森嘴角扬起,眼睛笑出一条弯弯的缝。
他的工资从最初的三四千,一点点涨到四五千,再到后来的七八千。
最高峰的时候,他一个月能派送一万六千件快递,挣到两万二。
他对这样的生活感到知足,只要工作稳定,有钱赚就好。他也从快递工作中收获到价值感,证明了自己能够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
但吴国森偶尔也陷入一种虚无感,觉得自己“一事无成”。
他每天穿过的街巷、遇到的人和事,都高度相似,没有波澜,送快递的生活像是一幅“卡住”的影像带。
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日子就掉入循环播放模式。
他期待着平凡岁月里的闪光点到来,盼望着人生能迎来新阶段、新拐点——比如能买上一套房,或者在老家建个房子。
这个愿景的实现,曾经离他很近。
1994年,他23岁,只身一人从河北来到北京。
老乡托关系帮他找过一些工作,但最终都杳无音讯。
后来,老乡介绍他到菜市场帮忙贩卖蔬菜。
收
菜和
卖菜的地方距离
4
0多公里,
吴国森凌晨2点多就得骑三轮车出发。
拿货回来后,忙到早晨8点,回家吃口热饭,睡到下午3点多,再出门去市场进货。
冬天零下几度,吴国森骑车骑到整个人冒热气,不得不脱掉外套。
除了倒卖蔬菜,他还卖过水果,总之“哪个好卖,就卖哪个。
”
这样的生活一晃就是17年。
妻子是全职太太,之前在老家接送小孩上下学。等孩子长大了,她便陪吴国森一起到北京租房子打拼。
2014年,妻子在家里摔坏了腰,送去丰台急救中心治疗,手术后医生说以后没法继续做重活了。于是,妻子就在家里照顾丈夫的饮食起居。
吴国森一人,撑起一个家。他根本不敢停下。当他离目标越来越近的时候,命运又给他沉重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