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历史学堂君
阅读微刊物,一分钟读懂历史。(百度百科TA说特邀科普合作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历史学堂君

魏惠王有一手好牌且四次称王,魏国为何会在争霸路上“阵亡”了

历史学堂君  · 公众号  ·  · 2018-08-11 22: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桂陵之战 _图


面对秦、齐两国对霸权的挑战,魏惠王采取三项措施。


一是将国都从安邑迁至大梁,通过政治中心的东移,抵消齐国对淮泗地区的影响。

二是与赵、韩两国结盟,缓解与秦国关系,以此拓展魏国战略空间。

三是发展生产,将逢泽由官办转为民营,使百姓受益,兴修水利,引黄河水灌溉农田,促进了农业生产。可以说,魏惠王对内施惠于民,提升国力,对外联合赵韩,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打压齐国。


魏惠王通过一系列措施,逐渐摆脱了困境,然而一个人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公元前344年,商鞅奉秦孝公之命出使魏国,其主要目的是忽悠魏惠王尽快称王。商鞅的目的是以此激化魏国与周边诸侯国的矛盾,为秦国的发展争取时间。魏惠王轻信了商鞅的花言巧语。同年,魏惠王建了个“会盟群”。他召集赵、韩、宋、卫、邹、鲁等12国君主,以及秦国公子少华在逢泽(今河南开封市南)会盟。其实诸侯对会盟的目的心知肚明,无非是确立魏国的群主地位,承认魏君称王的事实。逢泽会盟,是魏国霸业的巅峰之作,而齐、楚等大国没有“入群”,降低了会盟的影响力,预示着各国之间暗流涌动。


魏国的货币 _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