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所以说:
【√】使用方法对于指标体系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指标体系不是指标的罗列。
【★】“和自己比、和目标比、和市场比”的三板斧是非常基础、非常有效、非常落地的比较方法。
如果我们把
指标体系
视作为一个产品,
指标库
就是这个产品的硬件,
指标间的关联关系
就是这个产品的软件,而
使用指南
就是这个产品的说明书。既然是一个产品,用户体验就有优劣之分。那么评价一套指标体系的用户体验的标准是什么呢?
怎么评价一套指标体系的好坏?
标准源自目标,目标源自问题。数据分析通常要解决的4类问题,分别是:
描述现状、分析原因、预测未来、改善未来。
根据对问题的解答程度,我们可以将指标体系分为四个层次:
①
描述现状:
这套指标体系,可以帮助我们基本还原业务整体的运营现状。
②
分析原因:
这套指标体系,可以帮助我们对业务的变化进行归因,对问题进行定位。
③
预测未来:
这套指标体系,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假设分析,对未来做出一些预判。
④
改善未来:
这套指标体系,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改善业务的动作、策略、战略。具体而言,这套指标体系,可以围绕组织目标,找到某些人,驱使他们去做某些事(寻某人、行某事)。
一个可用的指标体系,至少要达到以上四个层次其中之一。能够达到的层次越高,这套指标体系能产生的价值越大。
快问快答:那么是不是说一开始搭建一个指标体系,就要搭建一个对所有业务细节都清晰量化的大而全的指标体系呢?
● No!这会导致分析瘫痪的现象出现;即决策分析的机会成本,将超出做出决定可获得的收益。
而且大多数时候,好的指标体系是随着实践的深入、认识的提高,逐渐生长出来的;而并非是起初就完美设计出来的。
快问快答:那么当我们搭建一个指标体系的时候,应该将目标层次设定为“改善未来”吗?
● Yes!我们应该在有限的时间、精力、技术资源下,产出尽可能高价值的数据资产。事实上,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指标体系建设方法和数据探索方法,不需要太多的指标,就能构建出一套可以“改善未来”的指标体系。
总而言之,
一套好的指标体系,能够帮助我们实现4个目标:描述现状、洞察原因、预判未来、寻某人行某事。
接下来,让我们开始实践。
如何搭建一套好的指标体系?
“正确地开始,功成已近半。” —— 亚里士多德
对于建立指标体系而言,近乎真理的起点在于“理解业务”。
以
“理解业务”为起点,我们分别从纵向与横向两个方向思考,就能搭建起我们的指标体系。
图3:指标体系搭建过程
以“业务理解”为起点,纵向出发,我们可以往4个方向深入对业务的理解:
① 业务目标:
包括要创造的价值,以及要交付的结果等。
② 业务的运营模式:
包括参与主体以及主体之间的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