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灵活、精准、康复快
“达芬奇”大展身手,手术越来越高精尖
在贾友鹏的眼中,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可以说
“重新定义外科手术范式”,与传统术式相比,它展现出颠覆性优势:
传统开放手术需4人配合、腹腔镜手术需3人站立操作数小时,而达芬奇手术仅需1-2人,主刀医生坐姿操控即可完成全程,大幅降低体力消耗;
10倍高清3D影像清晰呈现肝动脉、门静脉等细微结构,让隐藏在组织深处的3-4mm转移淋巴结无所遁形;
机械臂突破人手生理极限,在胰脾间隙等 "手术禁区" 实现毫米级分离,术中出血量较传统手术减少60%-80%;
切口从传统手术的20cm缩短至1-3cm,术后平均住院日从12天降至7天,显著减轻痛苦与经济负担。
“感谢贾主任,
让我依旧是个有‘脾器’的老太太”
75的孙奶奶是一名退休教师,一次体检中,她无意间查出胰尾处有一个3厘米的肿物,贾友鹏仔细分析影像结果发现,胰尾肿瘤位置与周围脏器的界限尚可,未发现周围转移灶及肿大淋巴结。这种情况下,完全可以利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微创手术方式取出肿物,保留脾脏。
“大夫不上台手术,在一旁玩电脑,能做好手术吗?”当听到用冷冰冰的“机器人”来做手术时,孙奶奶在惊讶之余也有了些许质疑,听到这,贾主任微笑着介绍,现在机器人手术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不仅创伤小而且恢复快,保留脾脏的成功率要优于传统的腹腔镜手术。
于是,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孙奶奶住进肝胆外科,并于近日开启了这台意义非凡的手术,由于脾脏与胰腺之间的解剖关系复杂,血管分支众多,脾门区血管走行变异大,要求术者必须对二者的局部解剖结构了然于心,并在狭小的操作空间内精准完成剥离、切割和缝合操作。术中,贾友鹏主任操纵达芬奇机器人抽丝剥茧般对脾脏血管进行精细分离,最终将胰体尾连同肿物成功切除,并完整保留了患者的脾脏,术中出血不足
100ml,手术顺利结束。
“感谢贾主任,让我依旧是个有‘脾器’的老太太。”
孙奶奶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