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梦想的人,容易产生焦虑,同时有梦想的人,也容易早生华发。
于是,有人慨叹,焦虑让梦想和白发一个颜色了。
书中的例子,告诉我们什么是健康焦虑,什么是不健康焦虑。
过马路时,我们担心车子多,会留心,时刻保持警惕,注意红绿灯和过往车辆,快速穿过马路,这种担心保护了生命,是健康的焦虑。
但是,如果每次过马路都担心被车子撞,过分担心自己的安危,一想到过马路就有心跳加速、呼吸困难、头昏四肢颤栗等症状,以至于自己一个人不能过马路,这种担心就是不健康的焦虑了。
于此看来,焦虑主要指一系列不安情绪和行动倾向。
健康的焦虑几乎都是因为条理清晰的恐惧而产生,而过分的焦虑,是来自于不切实际的想象。
换句话说,焦虑的情绪出现,伴随身体和内心有轻微的表现,是健康的焦虑,这是一种普通的焦虑感,不是焦虑症。
而当出现不安和恐惧的内心体验,身体有阻碍行为进行的表现,这就是不健康的焦虑,是一种严重的焦虑,即是大家口中说的焦虑症。
现在需要明确的是,书中阐释的不健康焦虑,是不是需住院治疗的严重焦虑症呢?
显然不是,我们谈的是程度较轻的焦虑症。
现在,我们简单归纳一下,这种健康和不健康焦虑的区别,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①这种焦虑是否有夸大或者以偏概全的倾向。
②这种焦虑是否是脱离现实的。
③这种焦虑是否过于武断,非黑即白。
过马路,是偶有车祸出现,但不是每时每刻都出现。
我们走路时会留心,会注意到红绿灯和那些闯红灯的车辆,因此我们会快速地穿过马路,而不是像蜗牛一样慢慢行走。
健康的焦虑可以保全生命,并能产生一些积极向上的倾向。
不健康焦虑夸大了车祸出现的几率,以偶尔的现象代替了常态。
这种焦虑和现实不相符,这种判断太武断。
这种不健康的焦虑可以轻易将人摧毁。
再举个例子,面前同样是半杯水,有人觉得只剩下半杯水了,焦虑得要死,有人却觉得很开心,因为还有半杯水可用。
可见,不健康焦虑源自于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同看法产生的情绪和行动倾向不一样。
不健康焦虑带领我们看到的是不愉快的事情将要发生,让我们从心底里产生恐慌,动摇我们对生活的信心。
面对要实现的梦想,作者结合凯文律师的观点,总结出了五种态度。
第一种态度是接纳。
当我们确定自己不能改变那些不能实现的梦想时,那就接纳它们。
不要因为不能改变某些事情而使自己产生不安的情绪。
第二种态度是寻找。
为实现梦想,寻找更好的途径和方法。
第三种态度是期望。
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同时也知道自己要接受或适应什么。
第四种态度是最好应该。
知道什么对自己和他人来说是最适合的,并努力去实现这种最适合的情形,但不做出任何强求。
第五种态度是绝对应该和务必。
知道对自己和他人来说,什么是最适合的,并且绝对要求自己和他人做到这一点,属于强制完成状态。
前四种态度属于舒服区域,不会出现焦虑感。
在舒服区域能不能实现梦想,是个未知数,但是在这个区域中的人,是不会
因实现梦想焦虑出华发的。
第五种态度,既会给我们动力、能量和刺激,也会带给我们焦虑感。
如果我们盼望实现我们的梦想,就必须说服自己,我们绝对应该这样做,梦想才能到达。
当然,梦想在向我们招手,白发也如影随形,伴我们左右。
正是“我必须拥有快乐”和“我应该没有痛苦”的强迫性想法,导致了我们出现不健康的焦虑。
2.
才华撑不起梦想
当我们的梦想出现时,我们步步为营,在焦虑中冲荡出力量和精神,逐渐靠近梦想,继而实现了梦想,这时我们才恍然大悟,我们自以为是却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才华才是造成那些不健康焦虑感的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