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ABS行业观察
由资产证券化高端交流群发展而来,汇集一行三会、研究员、财经媒体资源,主要关注领域:固定收益及衍生品、非标、同业、金融市场、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及各类创新实操业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ABS行业观察

孟晓苏:REITs真要来了,可从政府资产开始推动

ABS行业观察  · 公众号  · 证券  · 2017-10-10 21:5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一方面,近几年地方债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大量基础设施资产和存量不动产又十分庞大。REITs无疑是化解债务,盘活存量资产最科学的金融工具。”在谈及REITs再次成为公众话题的原因时,孟晓苏认为现在中国REITs的启动已经水到渠成。


孟晓苏告诉记者,2008年以来,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对GDP的增长、就业率的提升起了很大作用;从长期来看,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仍会继续。但另一方面,中国地方政府的投资资金多通过负债的方式得到,目前中国的直接负债是27万亿元,加上或有负债和间接负债,数量还要大一倍。通过负债发展的问题必须解决,居高不下的地方债始终是悬在中国经济头上的一把利剑,最近甚至引发了国外评级机构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


“过去我们只懂得要么靠政府投资、要么靠负债发展,却没有找到一个科学的证券化工具,既能解决负债问题,又能让投资者通过持有这个项目获得权益。”孟晓苏表示,中国70%的地方债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都是有资产保障的,而REITs无疑是用来化解这些地方债、盘活这些基础设施资产最科学的证券化工具。


“我们连PPP都能学过来,为什么就不能学国外已经成熟的REITs呢?我们的问题在于可选择的金融工具实在太少了。” 孟晓苏告诉记者,全国的PPP入库项目有11000多个,真能做成的只有1300多个。表面上,政府通过PPP不再直接承担债务,而是由企业或投资人承担债务,但是不少PPP是要求政府提供补贴或者购买服务,变成了政府的间接负债和长期负债。


在孟晓苏看来,REITs在中国“大行其道”是迟早的事,是中国经济发展必须要走的路,是“基础设施和地方债实现华丽转身”的必然选择。他认为,相比于成功率并不高的PPP, REITs这个国际上已成熟的金融工具,能把负债变成权益,用于盘活中国现有庞大的存量资产,能够实现习近平主席倡导的“三去一降一补”效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