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et:你的职业是「做赵晋」,那你的工作呢?
赵晋:如果你问我我的工作是什么,那么我得说,我的工作是广告导演。
工作是我赚钱的事情,工作有时候并不是理想,但工作可以是一种反复的训练。
其实这有点咬文嚼字,不过我区分「工作」和「职业」是为了说明,我并不想被贴上标签,或者被类型化。我只想做我爱做的事情,但是实现这些梦想之前,我必须通过一些平凡的工作来操练自己的技能。但人不应该只是掌握技能的工匠,虽然这些技能很重要。
工作是工匠的责任,而做赵晋则是做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
Someet:你做广告多久了?之前一直都是在做广告吗?还有没有做过其他的工作?
赵晋:其实我最初两年是程序员,在花旗,微软的外包团队工作过。做广告是近5年的事情。我之前还编写过小游戏,银行后台软件,还有win8的bug修正工作。我写程序,是因为我喜欢打游戏,想编写游戏。我大学读了软件和理论物理,读物理也是因为我喜欢写科幻小说。
看起来我做的事情很杂,其实内容核心都很一致,就是这些事情很有趣。
从科幻小说,到游戏,到广告,其实
我觉得没啥差别,都是小男孩喜欢的东西。
Someet:
做广告人是种什么样的体验?就像《广告狂人》里面那样喝着酒抽着烟,一个惊世创意就出现了,还是有什么其他的方法?
赵晋:很简单,
我通过一些很古怪的行为艺术来获得灵感
。这就是行为工场的来源。
我们有一帮「不学无术」的广告人,被毙掉了很多创意,但我想把这些创意简单化,用在行为艺术里面,然后拍成一些小demo视频,有的客户看到这些就会喜欢了。
后来行为艺术做上瘾了,反过来会激发创意,对我广告的策划起到推进作用。
比如,行为工场做过的「盲恋」。这个后来被用在一些广告创意里面了,最初其实就是行为工场的一个小项目。
「行为工场」作品《盲恋 Blind Love》:
蒙住一个陌生男人的眼睛,让女人和他约会一天,到了下午,我们发现这个男人的眼睛已经被蒙难受了,就交换了人选,蒙住女人的眼睛,让男生和她约会。
Someet:你觉得你性格、天赋中的哪些地方适合做广告?
赵晋:啊哈哈哈哈哈,其实我浮夸,爱臭美,自恋的性格,有时候挺适合广告的。
广告不就是这样的嘛,你看广告里的男女主人公搔首弄姿,展示产品或者服装,以此来显示多么多么好,或者多么有创意,这是绝对的自恋狂啊。
Someet:你想要一直做广告做下去吗?
赵晋:
比起广告,我其实更喜欢一些技术的事情,广告说白了就是一个idea的事情,然后把这个idea变成一个可执行方案。换句话说,这行只要你idea好,刚毕业的学生都可能超越一个工作了7、8年的老家伙。
我并不是以广告作为毕生目标的人,广告只是我朝目标前进的一个环节,我的目标还是剧。
剧,是我的核心理念,
人生就是一个舞台剧,不断有人上台和落幕
,包括我做的游戏,写的科幻小说,广告,还有我现在业余做的浸没式话剧,其实都是一样的。
PART 2:关于「行为工场」
关键词:广告和行为艺术、工作和业余、偶发行为剧
So
meet:你会怎么介绍你的「行为工场」?到目前为止行为工场有了多少件作品?
赵晋:作品大概是一个月一个吧,所以到现在一年了,也就10多个。
关于介绍,本来我会说,行为工场只做公众都能参加的行为艺术活动。但是,慢慢的在做剧的道路上,我发现我经历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几乎是重复了某些西方50年前到现在的路线,行为工场的一些大型,长期的行为活动,慢慢变成了类似于艾伦卡普罗的偶发行为剧。
比如行为工场的其中一个作品「我们·7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