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类综合、全面、专业的平台。主要发布与材料相关的知识信息。包括前沿资讯,基础知识,科研产业,考研求职等。材料科学网:www.cailiaokexue.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中国科大《Nature》:提出单原子催化剂设计全新理论模型!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公众号  ·  · 2025-05-06 18:1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该工作中,路军岭教授研究团队在14种半导体载体表面构建了34种钯(Pd)单原子催化剂,通过调控载体种类与尺寸,实现了对载体最低未占分子轨道(LUMO)和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能级位置的精准调控。具体而言,团队首先利用原子层沉积(ALD)技术在SiO₂基底上制备了不同尺寸的MOₓ(M=Zn、Co、Ni、Ga、Ti)氧化物颗粒。紫外可见吸收谱和Mott-Schottky 测试确定了上述氧化物的LUMO与HOMO能级位置随颗粒尺寸的演化。随后,团队进一步通过Pd ALD技术将Pd单原子选择性沉积于MOₓ颗粒表面,获得系列Pd₁/MOₓ SACs。杨冰副研究员则利用球差校正扫描电镜确认了Pd单原子在MOₓ氧化物颗粒表面上的成核。原位漫反射红外CO吸附与原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进一步表明,随着氧化物尺寸减小,CO吸附峰发生蓝移,Pd单原子价态逐渐升高,证实了Pd与MOₓ间电子相互作用的增强(图1)。

图1.PdSACs设计与结构表征。

在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中,研究发现当ZnO、CoOₓ等载体尺寸降至纳米级时,Pd SACs在保持高选择性的同时,其活性较传统块体氧化物负载的Pd SACs提升20倍以上,打破了活性与选择性间的“跷跷板”效应。其中,1.9 nm ZnO负载的Pd SACs在80°C下表现出25.6 min⁻¹的优异活性,远超文献报道的其他Pd SACs,且为Pd₁Ag/SiO₂单原子合金催化剂的活性的46倍。值得注意的是,该催化剂在100 h稳定性测试中未出现积碳或金属团聚现象,展现出了卓越的稳定性(图2),相反,传统的体相ZnO负载的PdSAC,则出现了催化选择性降低和金属严重聚集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同类型载体的Pd SACs活性与Pd价态呈线性相关,但不同种类载体的PdSACs的活性与价态并无直接关联。相反,研究表明,所测试的全部PdSACs的催化活性与实验上测得的载体LUMO能级位置呈线性关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