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3
降)表现基本一致。而综合来看,上半年分省加权平均
GDP
增速
7.5%
,也较
1
季度持平,与全国
GDP
增速之差持平在
0.6
个百分点。
1.2
西南华东领跑,东北依旧殿后
上半年各省
GDP
增速保持分化:西藏
10.8%
继续领跑,重庆、贵州增速也都在
10%
以上;辽宁
2.1%
继续殿后,甘肃、吉林、黑龙江等
6
省增速也都低于全国。分区域看:西部
12
省增速
8.3%
,主要为西南地区拉动;中部
6
省增速
8.0%
,分布较为均匀;东部
10
省增速
7.5%
,主要为上海和京津冀拖累;东北
3
省增速
4.1%
,依然殿后。
2.
国企盈利提升,东北逐渐企稳
2.1
东北排名殿后,增速触底反弹
东北三省上半年
GDP
增速排名仍然靠后。其中,辽宁省
GDP
增速
2.1%
,继续垫底;工业增速
-4.3%
,降幅收窄但同样垫底;投资增速
-31.4%
,位列倒数第二。黑龙江与吉林同为难兄难弟,各项指标均低于全国均值,
GDP
增速分列倒数第八、第九。
东北三省中,辽宁省
GDP
占比近半,而
15
、
16
年辽宁经济跳水,也是东北各项经济指标持续下滑的主因。但
17
年以来,从各项指标看,辽宁经济逐渐企稳回升,
GDP
增速由负转正,工业、投资增速也都降幅收窄。
2.2
工业品猛涨价,国企盈利改善
东北经济企稳的原因有两个,一是
16
年以来,国企改革、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工业品价格上涨,工业企业,尤其是工业类国企的盈利、收入持续改善。今年以来,辽宁、黑龙江
PPI
增速持续高于全国,令积弱多年的东北工业持续回暖。与此同时,年初以来国企收入、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尤其是上半年地方国企利润同比增长
37.5%
,而东北作为国有经济占比较高的老工业区,受益颇多。
2.3
前期
“
挤水分
”
,低基数显现
另一个原因则是前期辽宁省经济数据
“
挤水分
”
告一段落。
17
年初,辽宁省长陈求发在人大会议中确认,辽宁省在
2011
年至
2014
年存在财政数据造假,经济数据被注入水分,
GDP
虚高现象严重。
15
、
16
年辽宁经济数据
“
挤水分
”
,令
GDP
、工业、投资、财政收入等各项经济数据增速不断下滑。比如,辽宁省财政收入一度接近北京,目前仅占三成。
17
年以来,前期
“
挤水分
”
导致的低基数效应逐渐显现,辽宁省
GDP
增速和财政收入增速均由负转正。
3.
工业价格走高,资源大省回升
3.1
河北:经济继续回暖,受益钢价上涨
河北省是传统产钢大省。
16
年、
17
年上半年河北省粗钢产量分别为
19260
万吨、
9971
万吨,占全国产量比重稳定在
24%
,是第二名江苏省的
1.8
倍。而
17
年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