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得不说,快手是个复杂的矛盾体。一方面,它拥有巨大的用户体量,根据快手官方数据,其日活跃用户数已经突破5000万,每天由用户自行拍摄上传的短视频近500万条。但另一方面,快手多年受困于“土”“low”的负面口碑,去年一篇刷爆朋友圈的文章,将其描述为一个聚集着“自虐”“低俗段子”“行为怪异者”等视频内容的App。虽然这篇文章随后引起了争议,但快手与其他短视频“画风不同”,却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打开快手,映入眼帘的是直观甚至略显简陋的界面,短视频整齐排开,点击即看,长度一般在几秒到几十秒之间,内容基本是用户的手机自拍,包括唱歌跳舞等个人表演,猫狗萌宠、梳头扎辫等生活场景,以及大吃特吃的“暴食秀”、搞笑段子等,但其在视频风格、人员着装、画面背景,乃至歌舞审美(喊麦、鬼步舞)上,都与互联网用户所追捧的“小资”与“精致”相去甚远,带有很强烈的三线城市及乡镇风格。对于经常在网上讨论巴黎时装、北欧家居、民谣和韩国舞蹈的一二线城市网民来说,快手所传递出的是一种闻所未闻的审美取向和生活场景,不可避免地被挂上“土”“low”的标签。
但有趣的是,尽管所谓“主流网民”掌管着快手“格调”高低的“生杀大权”,但快手却坐拥巨大的用户群体岿然不动。有研究机构报告指出,目前垂直短视频App用户中约五成为90后,超六成用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镇。虽然“沉默的大多数”比起“城会玩”的用户无法赢得微博、微信上的网络话语权,但他们用行动为快手站了台。资料显示,我国2010年25岁及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8.6年,而2015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例刚达到11%。庞大的受教育程度不高的青年群体需要怎样的文化娱乐?当人们热衷于谈论院线文艺片票房或者最新的经济学畅销书的时候,当文娱产品消费者被默认为白领、中产、知识阶层的时候,这个问题似乎被有意无意地遮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