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座12楼
关注创业和投资的互联网媒体-B12让创新得到赞赏。(更多内容关注http://b12.c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B座12楼

杭州,城市生长60年

B座12楼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23-08-23 16:4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杭州市区域计划总图 1951年


杭州市工业区规划图 1959年


不同于“北上广深”的特殊位置——如北京的首都地位、广州和深圳的改开前沿地位——杭州更多依靠江浙一带民营经济的内生力量壮大。杭州以制造业企业为代表的一批民营企业也在西湖时代起步。

1969年,在杭州萧山区的宁围公社里,打铁匠鲁冠球变卖掉家产,筹了4000块钱,带着6个农民加几把榔头办起了宁围公社农机厂。
在苏联老大哥停止技术援助与西方世界实施“智子封锁”的当时,鲁冠球这样从初中毕业就跟着打铁匠学手艺的青年已经属于国内少有的制造业人才了。但这批从乡镇走出的企业家,对企业发展和前景还处于摸索阶段。除了做农机,工厂还生产船钉、铁耙、犁刀。主打一个广撒网。
1979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国民经济要发展,交通运输是关键》。鲁冠球判断国家要大力发展汽车业,把当时年产值已达70万元的“多元化”产品全部砍掉, 专攻汽车底部的零件“万向节” 。1984年,美国舍勒公司在广交会相中杭州产的万向节,下了3万套订单。宁围万向节厂成为过去,万向集团诞生了。

距离万向集团约20公里的江干轻工业区,如果骑车从清泰街出发,顺着清江路拐进秋涛支路,会依次经过 杭州味精厂、杭州冷食厂、杭州罐头厂, 这样的老杭州人熟悉的格局延续了近30年。


source:pixabay


杭州罐头厂是一代人的记忆。从它的车间里,曾有几十万吨梅林午餐肉罐头运输到世界各地。但1991年,由于产品结构、管理机制等问题,杭罐厂的罐头大量积压,到了资不抵债的境地。很快 被一家叫“娃哈哈”的民营企业以八千万元收购了。


140人的校办厂娃哈哈吃掉了拥有2000名员工的国营大厂,还扭亏为盈。 “小鱼吃大鱼”的故事,在华夏大地的数个角落发生了。

邓小平把这些沿海乡镇企业的涌现称作是改革开放中“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收获”——杭州在这些“意外收获”的叠加下进一步崛起。


在这个城市,平均每天有602个市场主体破土而出。 到2022年,杭州有41家企业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字连续20年位列全国第一。 排名前十的民营企业中,超过半数属于制造业。



市场经济成为了杭州城市空间扩散的主导。 当秋涛路一弄六号矗立了58年的老厂门被拆除,饮料、罐头的生产线陆续搬迁到下沙和海宁,新的产业革命开始酝酿。

1992年的南方谈话后,杭州开始谋划“沿江、跨江发展思路”,其中一项重要的议题就是拓展城市空间。“西湖时代”就此步入尾声。

城市生长的接力棒,被递到高新技术产业手中。





钱塘江时代




在人类工业足以征服自然之前,钱塘江一度是危险的代名词。

钱塘江在唐代被叫做“罗刹江”。罗刹是一种夺人性命的恶鬼,速度极为敏捷。明代嘉靖年间,钱江决堤,江水一路冲击到海宁城下,“怒涛若雪山驾鳌,雷奔电激”。



由于钱江汹潮,杭州的城市建设始终与江岸保持一定距离,并在城内外挖置数条河道,以分流江潮。 杭州城区基本保持在钱塘江北岸与西湖东面的城墙范围之内,发展轴线与城内的主要河流同向。

杭州2000年启动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首次将视线投向钱塘江。



到了第五轮总规中,一方面规划了江东工业区,也就是现在的 大江东 ,解决了杭州发展旅游业和发展工业之间争论几十年的矛盾;另一方面,在钱江新城核心区块对岸,规划了 钱江世纪城 ,并用隧道将主城庆春路和萧山市心路连通,形成一条长约20公里的景观大道,将钱塘江两个最耀眼的版块连了起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