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与此同时,“外热内冷”的特征也相当显著,与2018年不同的是,2019年超过一半的新股以低于招股价区间中间值及以下限定价上市。
“降价成交”是一种以价换量的交易现象。
2019年港股IPO市场处于“价跌量增”的阶段,技术分析观点认为,“价跌量增”是熊市降临的特征之一,那是否意味着,近期的新股市场热闹只是一种“回光返照”的假象?
而展望未来,毕马威和德勤对香港交易所及新股市场明年的表现看法不一,毕马威预测2020年香港的IPO融资额与2019年持平,而德勤认为将减少2-3成,约为2200-2500亿港元,发行数量也下降至160只左右,显然,后者是更为悲观谨慎的。
盘点2019年港股新股之最
1、募资规模最大——阿里巴巴-SW
阿里回归港股二次上市,其募资金额为1012亿港元,上市以来的累计涨幅为18.8%。
同时阿里巴巴在港二次上市的募资金额在2019年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全球第一的沙特阿美IPO。
与2018年区别较大的地方,2019年出现大型及超大型的IPO数量远低于2018年。
得益于阿里巴巴的回归,2019年前五募资金额的IPO,分别为阿里巴巴-SW、百威亚太、ESR、申万宏源H股、翰森制药,前五大新股总募资金额约为1785亿港元,同比增长18%;
而除去阿里巴巴之后的四大,实际上会较2018年所对应的排名新股募资金额少了约17%。
没有了像阿里这类超大型公司的IPO,2020年最大募资金额的新股预期不会超过2019年的数据,因此,我们认为德勤的预期是较为合理的。
根据德勤的统计,2019年第四季度新股发行数量创下了历史新高,融资金额虽未超过2010年的历史高位,但根据历史数据次年的融资金额和发行数量都会减少或萎缩,这为2020年香港的IPO市场状况增添了一丝不确定性,“盛极而衰”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没有了阿里巴巴的IPO,2020年到底会如何?
接下来继续看看。
(图片来源:德勤《中国内地及香港IPO市场
2019年回顾与2020年前景展望》)
2、超额认购倍数之最——赤子城科技
据报道,截至12月20日中午招股结束,赤子城科技的孖展超购764倍,一举超越亚盛医药-B的752倍认购,成为2019年度新的超购王。
由于公司香港公开发售股份数量较少和每股招股价低,同时公司过去三年的业绩增长数据,以及其经营业务的所在的行业发展前景和商业模式,甚至投资概念和基石投资者的身影,均会对擅于投机炒卖这一类型的投资者形成吸引力,公司本身就已经具备“爆款”的潜质,所以晋升成为年度超购王或不会引发很大的超预期,这也是年末这一波新股热潮延续和市场热度得以体现的形式之一。
目前该股尚未挂牌上市,因此未有涨幅排名情况。
若参考2019年超额认购排名靠前的几个案例,首日上市涨跌幅参考范围为2.1%-218.5%,均录得收盘收涨,中位数约为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