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由于手头资金不足,加上服装品类定位较低,Jason一开始并没有选择在电商平台上做企业店,而是做了个人店铺。
“那个时候(个人店铺)还能够转让,所以我从一位做朋友手里买了个女装类目的三皇冠个人店铺。”他表示,因为有了前一年的火爆,所以2012年平台造节的趋势显然猛了许多,一部分流量的扶持也开始往个人卖家身上倾斜。
等他做好前期准备,那一年的电商狂欢节活动也就临近了。
“筹备(公司)花了太多时间,结果留给狂欢节准备的时间就十分紧张。”Jason不想错过那一年狂欢节的时机,所以用了不到半个月时间备战,“现在想想都觉得刺激。”
庆幸的是,Jason的团队都是有干劲的年轻人,熬夜加班完成了店铺升级、推广优化、图片设计、物流筹备等环节。在有关系的亲戚支持下,工厂也为Jason备战活动开了绿灯,从款式设计到投入生产,仅仅用了几天时间,备货环节也有条不紊地进行。看着生产线上一件件崭新的女装,他无比的兴奋。
“那段时间,我们每天都是凌晨两三点才离开产业园,但我们还不是最晚离开的,有许多公司和团队甚至通宵达旦。”Jason现在还能够清晰地记得,2013年狂欢节前夕的几个晚上,整个电商产业园那几幢大楼灯火通明的景象。
“除了首日以外,后续几天流量也很大,客服那几天连轴转,累了在公司桌子上趴一下。我和几个哥们则是打包打到手长茧子,连续几天闻什么东西都带着胶带味。”Jason告诉懂懂笔记,虽然辛苦了好几天,但作为一家初创电商小公司,整个购物节活动一共售出了七百多件女装,销售额11.2万元,很难得。
“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一刻我真的是在厕所里偷偷哭了。”在狂欢节的那几天,电商产业园里一旦有卖家突破了去年记录,隔着窗户就能听到一阵狂呼大叫,尤其到了最后几天,狂欢的声音此起彼伏,“大家都很拼,那时候是(中小卖家)最幸福的时期。”
故事的开始往往都是美好的,因为只有放水养鱼才能“聚拢流量”。狂欢中的“小卖家”不知道,有朝一日他们会成为平台的待宰羔羊。
价格战叠加“造节”怪圈,
中小卖家好日子结束了
“当时平台上有几家女装‘寡头’,但是品牌定位较高,价格也都在300~500元之间。”Jason告诉懂懂笔记,由于自己在电商行业“摸爬滚打”过几年,所以也知道在产品风格上,尽量避免跟这些女装寡头竞争。“一个是小清新,一个是性价比,在早期还是蛮有竞争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