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学毕业时周家礽向学校主动申请支援边疆,自愿到云南工作。1962年,周家礽经由国家统一分配进入“云南白药厂”,一直干到1988年才离休。
在云南白药期间,由于对技术工作的执着与钻研,周家礽积极推进云南白药的剂型改革二次拓展,将“云南白药”从单一的散剂,创新增加了“云南白药胶囊剂”、“云南白药酊剂”,并领导了技术部门及其他人员进一步发展新剂型”云南白药贴膏剂”等。
周家礽的努力和成就让他从1962年进厂时的技术员,于1965晋升为技术科长,1983年再度晋升为云南白药厂首任总工程师。
1988年,周家礽因严重的胃病复发而离休。
1993年底,花甲之年的周家礽与汪伯良发起,集资28万元,在昆明郊外观音寺找到了一个日化小企业租作厂房,每天从家里骑7公里自行车上班。就这样,一座破庙、三亩厂房、8个青工,滇虹起家。
之后,周家礽购置了混合、搅拌、乳化等简易设备,大家一起动手,安装调试,经地方药监部门检查验收后,开始生产名为“皮康王”的复方酮康唑乳膏。
1994年初,首批产品出来,周家礽和汪伯良亲自到当地药店铺货,因为杀菌止痒的效果确切,销售快,回款快,不到3个月就回款30万元。1994年全年销售回款1000万元,在几乎没有任何广告的情况下,到1998年回款突破1个亿,并进入了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美国等市场。
在“皮康王”成功的基础上,滇虹药业又研发生产了中成药“滇虹口溃液”、“丹娥妇康膏”、“骨痛灵酊”等新产品。“康王发用洗剂”由于对头皮的去屑止痒作用突出,一年后销售量即突破亿元。
2006年,滇虹药业的药品销售超过6亿元。此时的滇虹药业,在昆明总部生产药品,在上海青浦购置了土地40亩,生产以洗发露、沐浴露为主体,护手霜、护肤霜为辅助的日化产品。到2014年,滇虹药业年销售达到13亿元。
由于滇虹药业的创业者都是老年人群,周家礽和女儿周晓露(上海滇虹日化公司总经理)接受了战略投资者的建议,决定引进跨国公司和有西方管理经验的人才帮助自己实现治理的规范化、国际化,提升品牌。他们请了咨询公司,引入了海外归来的职业经理人,2009年周家礽也让出了董事长的位置。
周家礽退出管理后,由于滇虹药业的控制权比较分散,年轻的接班人和战略投资者最后选择了把企业出售给外企,周家礽的说服工作最终无果。2014年,拜耳集团出资36亿元人民币,收购滇虹药业100%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