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archrace 建筑竞赛
archrace竞赛平台致力于向设计师、建筑师和学生等,提供竞赛资讯,竞赛方案学习和竞赛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archrace 建筑竞赛

从竞赛到建成 | SMAR:考纳斯“科技岛(Science Island)”

archrace 建筑竞赛  · 公众号  · 建筑设计  · 2025-03-17 10:30

主要观点总结

立陶宛考纳斯的“科技岛”项目终于建成并投入运营,该项目是立陶宛首个科学与创新促进中心,包含常设展览、天文馆、实验室等。该项目经过8年建设,涉及国际竞赛和多个设计团队的参与。建成效果与竞赛阶段的设计预想基本一致,但也存在一些调整。科技岛投入运营后迅速吸引大量访客,成为科学、知识和娱乐的圣地。建造过程中面临河水高度等挑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科技岛项目介绍

立陶宛考纳斯“科技岛”项目是该国首个科学与创新促进中心,包含常设展览、先进天文馆等,历经多年建设终于完成。

关键观点2: 国际竞赛与建筑团队

项目涉及国际竞赛,最终由SMAR建筑工作室赢得第一名,中国陈东华建筑事务所也是入围的三个优胜团队之一。

关键观点3: 项目位置与特色

科技岛位于考纳斯涅曼河中的涅曼岛上,重点关注环境主题和生态系统,体现考纳斯的新兴身份。

关键观点4: 建成效果与竞赛阶段设计对比

科技岛的建成效果与竞赛阶段设计基本一致,但存在一些调整,如金属、玻璃和钢筋混凝土建筑本身的复杂性以及河水高度带来的挑战。

关键观点5: 科技岛的影响力

科技岛投入运营后迅速吸引大量访客,成为科学、知识和娱乐的重要场所。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SMAR Architecture Studio(上), Andrius Aleksandravičius(下)
竞赛阶段鸟瞰效果图(上)与建成鸟瞰(下)
© SMAR Architecture Studio(上), Andrius Aleksandravičius(下)

“科技岛”从外观上看,建成效果几乎完美呈现了竞赛阶段的设计预想,除了其中的一个圆形天窗由原本倾斜的设计改成了更常见的平顶。建筑最为重要的标志,屋面入口中庭的倾斜圆顶,也几乎复刻了竞赛阶段的设计。

竞赛阶段西北立面效果图(上)与建成效果(下)
© SMAR Architecture Studio(上), Andrius Aleksandravičius(下)

同许多项目一样,在具体实施阶段因为结构、设备专业的介入,原本设计中的某些构件尺寸会被调整,“科技岛”也不例外,其上人屋面的厚度增加了不少。另外竞赛阶段的效果图显示上人屋面为绿化,能够与建筑外围的绿地融为一体。从建成后的照片来看,完整的大面积绿化被一个个点缀的绿植坑代替。

竞赛阶段中庭入口效果图(上)与建成效果(下)
© SMAR Architecture Studio(上), Andrius Aleksandravičius(下)
科技岛的圆形中庭入口是整个项目最核心的空间和标志性元素,通过将圆形的屋面巧妙的倾斜形成了一个入口台阶和中庭。从远处看,这片圆形屋顶犹如从地面刚刚升起或即将落入地平线以下的太阳。圆形屋面的内侧被设计成高反射效果的材料,能够反射室内的灯光和活动。

竞赛阶段室内效果图(上)与建成效果(下)
© SMAR Architecture Studio(上), Andrius Aleksandravičius(下)
获胜方案在竞赛阶段的室内效果非常吸引人,高度开放的室内空间与落地玻璃的结合,虚化了室内外的界限。不过建成后,原本的柱网结构并没有实现,建筑在横轴上多增加了一排柱,略微影响了空间的通透性。

建成效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