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兴通讯副总裁、技术规划总经理赵志勇介绍,用“5G制造5G”是中兴通讯针对智能制造提出的理念和模式,南京滨江基地是践行这一理念的“样板间”。改造过程中,基地广泛采用了机器人、机器视觉、5G+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构建起一个高度智能化的生产运营体系,实现了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运营管理全流程的智能化贯通。
在南京滨江基地,还有机械臂正在精准组装AI服务器,这一技术背后支撑的是超5500件芯片相关专利申请和5000余件AI相关专利申请。“作为实体企业,公司注重专利保护,让创新科技研发成果运用到企业产品中,让产品每一个细节都体现我们对创新的追求。”赵志勇表示。
构建专利转化“铁三角”
近年来,通过构建“技术标准-产品生态-市场感知”的专利转化“铁三角”,中兴通讯形成了自身的创新范式。在技术端,近几年,公司将每年营收的20%投入研发,建立覆盖算法、架构等底层技术的“专利护城河”;在产业端,其参与的200多个国际标准组织成为技术转化的“加速器”;在市场端,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网络实时捕捉需求变化。
这种立体化布局,使得中兴通讯的专利集群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穿透力。相关数据显示,中兴通讯5G基站、5G核心网累计发货量与固网产品市场份额均居全球前列。同时,中兴通讯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领域的专利布局进一步增强了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赵志勇指着一个5G基站模型对记者介绍:“这台明星产品的背后,凝结着我们多件核心专利技术,其中极化码专利获得了第25届中国专利金奖,支撑着全球5G网络每比特数据的精准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