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问她,如果你们行长明年就调任了、升迁了、或是自己出什么问题不干了呢?
她问我,那这钱反正也是银行的钱啊,签字也是银行让签的,不关自己事儿吧?
我问她,所谓的银行让你签字,你是有白纸黑字的证据吗?银行敲了个公章说这钱替你还吗?另外,银行自己有钱吗,银行的钱难道不就是储户们的钱?出了问题,法律说了算还是你们空口无凭说了算?
她没再回答。但仍然执意请求我不要把事情报道出来,还是那句老话,她不想丢了这金饭碗。
1.
/ 冰山
/
这件事,第一次让我意识到,
农信社、农商行等一批小型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的问题是严重的。
近日我又再度关心起了此问题。再来说几家银行,有数据支撑:
贵阳市人民政府网前不久公布人事任免信息,原贵阳银行行长的李忠祥转任贵阳农商行董事、董事长,免去王大鸣同志所任贵阳农商行董事长、董事职务。此前,贵阳农商行因为19.54%的超高不良率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完爆了上限5%的监管要求。
年报显示,该行2014、2015、2016年末的不良率分别为2.99%、2.93%和4.13%,到了2017年末,不良贷款率大幅飙升至19.54%,不良贷款余额增至78.43亿元,资本充足率则降至0.91%,并且由于处置不良的过程消耗了大量拨备,该行贷款损失准备缺口达51.75亿元,拨备覆盖率仅为34.15%。
再来。联合资信报告显示,2017年末贵州乌当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率达14.96%,资本充足率仅为0.07 %,拨备覆盖率仅为26.62%。
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再如,贵州平塘农商行,截至9月末,不良贷款余额为2.68亿元,较2017年末增长41.8%;不良贷款率为6.49%,较去年末增加1.55个百分点,同样未达到上限5%的监管要求;拨备覆盖率为113.53%,较去年末下降3.81个百分点,未达到下限120%的监管要求。
恐怕,这些情况也只是冰山一角。问题的暴露只是农商行整体信贷资产质量下行、不良率上升的一个缩影。
综合中诚信国际、东方金诚、上海新世纪等多家评级机构的报告来看,今年已至少有14家农商行因不良暴露、资产质量恶化、触及监管红线而遭主体信用等级或评级展望下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