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姑婆那些事儿
姑婆那些事儿是移动互联网推广运营知识分享平台,关注移动推广包括App(android,ios)推广运营、Wap推广运营,校园推广及互联网领域最新动态 。欢迎大家积极踊跃与我们一起探讨推广运营那些事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姑婆那些事儿

万字长文——ChatGPT时代,互联网广告到底何去何从?

姑婆那些事儿  · 公众号  · 运营  · 2023-03-30 20: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比如我想要 “一台最大亮度大于800nit、音响功率超过50W的国外知名品牌、同时适合30平客厅且适合儿童的电视。”
这样的需求无论是京东还是亚马逊都是不能给我直观的结果的。
而未来的类ChatGPT产品大概率就可以帮上忙,当它能充分理解用户的需求,那么它的广告效率自然就会更高。
微软在New Bing的发布会已经展示了一种可能性,直接问New Bing—— “宜家Klippan沙发能装进我2019年的本田奥德赛吗?”
无论客户是想买Klippan沙发还是买本田奥德赛,这样的场景和电商平台结合都会显得相得益彰、水到渠成。
第二,升级真正的智能客服。
可对话的客服是电商的核心要素,自然也是影响电商广告的核心要素。
今天,任何一个电商团队,客服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成本和支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只不过目前的客服行业显然还只有人工、没有智能,目前的智能客服基本上还停留在Siri、小爱同学、小度的智障水平。
而类ChatGPT产品通过充分训练和私有化部署则有较大概率解决这个问题,让客服变成真正的“为客户服务”而不是现在的“让客户服了”。
而电商的智能客服的概念还可能扩展到给电商带来流量的垂直平台——
我曾经在微博广告部门工作时,有一次通过数据发现一小部分电商广告主投放量不算大,但出价奇高,以至于能从数据中发现投放异常。
后来我们去访谈,发现他们的玩法是:任何一条广告投放之后,一旦有人评论,30秒内立马会安排真人客服跟进一对一贴身回复。
最终证明这种保姆级客服的效果极好,ROI和电商成交率极高,以至于他们愿意出高价竞价。
在某种意义上,电商广告的“真智能客服系统”如果实现了私有化部署,大概率可以在系统层全面提升现有电商广告的ROI。
更自然的电商交互和更智能的客服体验是类ChatGPT产品给电商行业可能带来的两个重要冲击。
而它的继续进化则有概率在更多层面重塑电商的逻辑与体验。

三、广告大概率依然是类ChatGPT产品的核心商业模式
ChatGPT这样的产品最终会如何赚钱?
在我的推演中,B端一定会有私有化部署等模式。
而在C端,我的结论是——
当类ChatGPT产品成为科技巨头的基础设施和标配的时候,广告依然会是其To C的核心商业模式。
有人拿OpenAI推出收费的ChatGPT Plus作为论据,推断这个领域C端未来的商业模式是订阅,这个结论是站不住脚的。
核心原因在于作为一个边际成本极低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产品,采取收费的订阅模式会极大限制增长和数据收集能力.
当竞争对手免费而自己选择收费时,会直接切断自己增长与优化的飞轮,无异于自废武功。
(关于这一点我曾经在《 从免费到付费再到补贴:商业模式变迁的底层逻辑 》一文中详细讨论过)
OpenAI推出收费的ChatGPT Plus是一个过渡方案,是在激增的需求下保证部分核心用户体验的权宜之计,绝无可能成为核心商业模式。
我之所以如此肯定,除了上面的基本逻辑之外,另一个证据是微软前两天已经宣称接下来会推进广告作为New Bing的商业模式。
而且微软已经开始这么做了,下面的图是Reddit用户在试用New Bing时的截图。
可以看到,微软在公测版New Bing中加入的广告目前还比较生硬,直接以图+链接的方式呈现,并且带了非常明显的广告标识。
而根据行业逻辑推演,未来以自然语言呈现结果的类ChatGPT产品一定在广告呈现方面会做的更原生、更自然、更切中要害。
前两天我在网络上看到了下面这张图——
我分享给了做互联网广告的前同事们,不少人的反应是哈哈大笑。
但我想说: 不要笑,从严肃意义上,未来这类产品的广告呈现方式极大概率就是上面的形态。
这种广告形式会再一次将原生广告的概念扩展到新的高度。
互联网广告是一座冰山。
以上我们能看到的展示部分只是冰山水面以上的部分,而更多更复杂的流程与架构隐藏在水面以下。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类ChatGPT产品可能如何更新和重构互联网广告的生态与逻辑。

四、ChatGPT时代的广告生态——更新与重构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 类ChatGPT产品会对互联网广告在收入层面产生哪些影响?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从一个简单的公式说起。
互联网广告收入模型可以拆解成一个公式——
广告收入=流量*Adsload*ECPM
其中的流量是有多少人次在用户产品上的访问,比如对于搜索就是搜索次数,比如短视频就是刷新次数;
Adsload代表着在自然流量中可以插入广的比例。
ECPM代表着广告的单价,即每1000次访问广告平台的收益。
我们逐一分析——
先看流量部分。
相比于搜索,ChatGPT这类用自然语言交互的产品本身能满足更丰富的场景和更具体的需求,再加上对话模式的多次交互的方式,无疑会增加整体的流量。
而后续这类产品如果接入音箱等生活场景,其实用价值和用户频次有望进一步增加。
再看Adsload。
相比于搜索和其他互联网广告,对话其实是一个更自然的用户交互界面,用户对广告的容忍程度会天然下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